4.2万援鄂医护人员中有1.2万名“90后” 李兰娟院士为浙大新生讲述抗疫故事

发布时间:2020-04-20来源:小时新闻

“在4.2万多名驰援湖北的医护人员中,就有1.2万多名是‘90后’。”

417日,浙江大学医学院教授、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李兰娟院士受邀参加浙大2019级生涯规划节开幕式。

李兰娟两赴武汉,与时间赛跑,救治新冠肺炎重症和危重症患者。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她也看到了“90”后,甚至“00后”的担当。

超过4700名浙大学生聆听了她的分享,记者整理了李兰娟院士的演讲内容,以下为摘录:

一赴武汉,疫情阻击战打响

去年12月份,武汉发现了不明原因肺炎,不久被确认为新型冠状病毒,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命名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

实际上,人类的生存史就是与感染病斗争的历史。历史上有多次传染病的大流行导致大批人死亡,包括黑死病、天花、艾滋病、霍乱,以及埃博拉病毒等等。

118日,我和钟南山院士等一行共六名专家作为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到武汉对疫情进行研判。因为当时我们专家组发现存在医护人员感染现象,于是提出:新冠病毒“已经存在人传人”,疫情有大规模扩散风险;应按乙类传染病甲类管理,严格隔离,才能阻断传染源。另外,武春节马上来临,要“坚决把疫情控制在武汉”,做到“不进不出”;要腾出医院收治更多的病人;要做到“四早”: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要做到信息公开,加强科技攻关;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发现和控制传染源等。

通过科学家的不断地努力,我们对COVID-19逐渐了解,全球对COVID-19从陌生到熟知,对COVID-19流行病学特征也已逐渐深入。

在大流行期间,最大的问题就是有大量被感染的病人。国家对感染的病人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并在短时间内建设了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方舱医院,所有住不进院的轻症病人都到方舱医院住院治疗,重症病人都在正规医院接受救治。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从设计到交付分别只用了10天和12天。方舱医院一个多月累计收治轻症患者1.2万余人。病人住进方舱医院,一方面得到了有效地治疗,另一方面也与外界隔离,不会进一步传播疾病,可谓“一举两得”。这一经验在目前全球防控疫情过程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许多国家都建设了类似方舱医院的大规模收治患者的场所。

二赴武汉,生命重于泰山

前面讲到了疫情的发生、发展情况以及一些重要的防控措施。当初病人病死率趋高,怎么办?还是要“救治”。

202021日晚上9点,我再次从杭州出发,凌晨440抵达武汉。我们到了武大人民医院的ICUCCU,当时病死率是很高的,“6个病人当中可能有5个救不过来”。我此次的使命和任务就是救治武汉重症和危重症患者。

我们带去了一些新的技术,这其中包括“四抗二平衡”的救治策略, “四抗二平衡”策略是浙江在抗击H7N9时总结的,“四抗”就是抗病毒、抗休克、抗低氧血症和多器官功能衰竭、抗感染,“二平衡”就是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维持微生态平衡。“四抗二平衡”的方案在浙江的患者救治中得到了应用,我们将其带到武汉,对大家进行培训,对救治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

我们还带去了人工肝、微生态、干细胞等新技术,这些技术在后来也被写入了国家的新冠肺炎诊疗指南,ICU患者的病死率显著降低。特别是人工肝技术,通过一套血液净化系统,把血液当中的炎症因子立竿见影的吸附清除掉,阻断细胞因子风暴,阻止病情恶化。患者一边治疗,就可能一边好起来。

这段时间,我们救治了大量的病人,通过这些救治,我们也总结了经验,组织制定了《人工肝血液净化系统应用于重型、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的专家共识》,还被中华医学会精选为首批国外急需“指南类”文章,已翻译成英文,供世界各地患者救治借鉴。

坚持临床救治和基础研究紧密结合,杭州和武汉联动协同攻关。浙江大学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团队科研攻关也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比如我们浙江大学传染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分离了多株病毒,

很快研发了出检测的试剂,有两株比较好的试剂可以用来研制灭活疫苗,还对发病机制,新冠感染微生态干预,抗病毒药物筛选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青年学子的使命和担当

在这次救治工作之中,白衣天使逆风而上的精神是十分宝贵的。当初疫情严重的时候,全国派出了4万多名医务人员。医务人员冒着被感染的风险奔赴第一线,在那儿,每一个医务人员都表现得非常积极勇敢。这么多的医务人员共同的努力救治,大大降低了我国的病死率。他们不畏艰辛,积极报名,挺身而出,逆风而上。每一个人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都要学习有这样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全国其他各行各业的人民也齐心协力抗击疫情,警察、社区志愿者、环卫工作者……这种精神是值得所有学生学习的。

在这次抗击疫情的斗争中,以“90后”为代表的年轻一代挺身而出,担当奉献,充分展现了新时代中国青年的精神风貌。在4.2万多名驰援湖北的医护人员中,就有1.2万多名是“90后”,其中相当一部分还是“95后”甚至“00后”。此外,许多青年学子投入到物资捐献、志愿者服务中,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力量。

作为青年一代,国家的未来是青年人的。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家国有难、使命必达、科学防护、全力以赴、众志成城、攻坚克难。希望青年人努力在人民服务中茁壮成长、在艰苦奋斗中砥砺意志品质、在实践中增长工作本领,不惧风雨、勇挑重担,让青春绽放绚丽之花!


小时新闻2020年4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