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有约】吴越:长三角一体化要抓住关键节点 向实质化推进

发布时间:2020-05-26来源:浙大新闻办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2018年首届进博会上,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人们的目光再次聚焦到这片富庶的土地。

长三角为何要迈向一体化?如何实现更高质量发展?为此,记者专访了浙江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创任院长、长三角一体化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吴越教授。

长三角没有可复制的案例,一体化只有“逢山开路”

“长三角一体化是中国区域战略布局中的重要一笔,可以说是中国五大区域发展战略的收官之作。”吴越开门见山地说。长三角地区人杰地灵,以4%的国土面积创造了中国1/4的经济总量。三省一市,任何一个地方单独拎出来,都是响当当的角色:上海是开放前沿、创新高地,江苏实体经济强劲,浙江民营经济发达,安徽拥有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和厚积薄发的科技资源。

既然已经做到经济发达而且各具特色,为什么还要一体化?

我们注意到,中央在对长三角的描述时用了“更高质量”这四个字。吴越说,更高质量的“更”字值得细细品读。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一体化,这一政策是相关地区经过多年酝酿后提出的,是区域自身的需求和历史的连贯。但是,目前还是有一些难题亟待破解。

过去对于三省一市的协同发展有很多很好的政策,但在执行时有明确的省际划分。三省一市要融入一体化,需打破地区本位主义,进一步尊重市场力量,长三角必须要做先行先试的领跑者。

“过去由于各省市区划的限制,对于一些跨行政区域的重大事项,容易出现‘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的问题。”吴越认为,如果还是沿用以前的制度,就迈不开一体化的实质性步伐。三省一市各自的最大利益,不一定是整个区域的最大利益,要想达到1+1+1+1>4的效果,就一定要跳出各自的行政区域来看问题。他建议,可以在适当时候将三省一市的重要战略功能进行统筹协调。以港口为例,比如洋山港海上运力并没有达到饱和的情况下,陆上运输已经出现瓶颈。为此,吴越建议让长三角中心区27市一共24个港口形成一个网络型的整体,同时利用地面上20余条高速和铁路交通来进行物流疏导,共同承担起“一带一路”的海量物流交接平台。

“可以在成立的‘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的基础上,延展跨区域管理功能,设立不同职能的专项战略资源管理局,进行整体谋划。”吴越说,按照长三角现有的体量在世界上很难直接找到可以借鉴的成功经验,中国的事情很多时候要依靠“摸着石头过河”的智慧和勇气来解决。

在边界中寻找更多机遇

20多年前,吴越在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就选定在长三角的核心地区上海。他说,在中国广袤的国土范围内,长江经济带和沿海经济带是两个最重要的经济发展带,长三角就是这两者的交汇处,而上海是长三角地区的龙头。

在对长三角的研究中,吴越认为,中国的城市发展模式中,以北京为代表的单一引力极模式,已陆续暴露出在生态、交通、城市结构等方面的问题;而在长三角地区,则是多个节点城市在协同发展的模式。他建议长三角地区应处理好“省”和“市”之间的关系,以更开放的形式鼓励各个节点城市之间形成跨行政边界的网络状连接,发挥市场的动力,建立一个各方面真正一体化发展的上海大都市圈。

长三角地区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集群、未来东亚的经济中心和“一带一路”的海陆接驳口,强化沿海发展是它最重要的战略方向。在下一步的具体发展中需要凝练沿海发展的关键节点,建立示范,培育信心。吴越在采访时说,过去边界地区总是被忽略,因为离中心主体过远,配置的资源相对也比较弱。用他的话说,过去边界地区的合作是“末梢与末梢的对接”。实际上,长三角边界地区具有高度的敏感度和不可替代的战略弹性,解决好“两两”地区之间的关系,对下一步探索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成熟经验具有重要作用。

“我重点关注两个位于边界地区的关键节点”,吴越说,一个是长三角核心区内部边界的金山和嘉兴地区,能够加强长三角内部核心地区的互融互通;另一个是位于整个长三角南翼边界的温州地区,可利用其地理区位优势,成为长三角地区向南辐射闽、台地区的“桥头堡”。

大学要更多“智汇”长三角

“在城市化建设中,实践是最好的老师。”纵观吴越的职业生涯,一个显著特征就是与一线实战紧密联结在一起。大到从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层面建言献策,小到跑遍金山124个乡村开展实地调研,这些工作他都亲自带领团队深入一线。他认为,学术研究机构的研究方向要吻合国家发展大势。“能够有预见性地为国家发展提供多层面实实在在的研究成果,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使命。”

在教学中,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体会一线实战,他带领建筑系的同学们到真实案例中进行设计,比如为本科三年级同学设置了杭州城中村改造的课程选题,让同学们去一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实践中学习。规划和建筑学科是经验的学科,不可能离开一线实战。“到第一线去接地气,而不是去指点江山。”他不赞同规划师或建筑师跳出现实,以一家之言做武断的判断,而应该是在实践学习的过程中找到真理。

对于长三角一体化,各个行业都可以发挥作用,高等院校具备多学科交叉的优势,更应该发挥积极作用。2017年4月,吴越作为创任院长,带领建筑规划学科同仁会同其他学科13个学院共同创建了“国家发改委-浙江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开展了跨学科的研究与实践。“高等学校应该积极服务国家战略,找到学科未来的发展方向。”

浙江大学作为综合性一流大学义不容辞地走在长三角一体化的潮头。去年5月,由浙江大学发起倡议,联合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共同发起的“长三角研究型大学联盟”正式签约成立。联盟将共建一流学科联合体,共织国际高校合作网络,为长三角注入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在业界奔忙一线实战三十余年的吴越,已经回归高校六年有余。他说,建筑和规划学科要作为积极的贡献者,发挥自身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他认为,中国进入新时代的发展是波澜壮阔的画卷,在过去短短一两年时间内,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从头脑风暴已到大框架的尘埃落定,目前正在进入实质推进阶段。

越是靠前发展,越早遭遇“成长的烦恼”;越是领航探路,越无成熟经验可循;越是步入坦途,则越容易陷入“路径依赖”。“下一阶段,作为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决策咨询专家,我会结合自己的专业背景,持续地脚踏实地进行实战,让建筑规划学科更加综合地发挥对区域发展的作用”。

(文 柯溢能 吴雅兰/摄影 陈佳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