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泽、文科资深教授姚先国、中国科学院院士励建书与中国科学院院士陈云敏共同做客浙江大学第八期“师说”名家讲堂,以“我和我的大学”为题与青年学生们畅谈交流。活动特邀浙江大学研究员陆盈盈主持,近30个学院(系)的200余名青年学生参加。
张泽说:“那个年代,能上大学就很不容易了。”在报考大学选择专业时,他并不了解有哪些专业,甚至不知道何为物理。他说:“选择并不是最难的事情;在做出选择后,如何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努力才更不容易。这也是在座诸位面临的事情。”张泽院士说自己24岁才上大学,比起去思考“想学什么”,他更想尽力去赶上课程进度,早起晚睡去拼搏。别样的求学经历为张泽带来辩证看待问题的思考方法。他建议青年学生们遇到难题,要学会抓实质、抓主要问题,不要被细节牵绊。
姚先国分享了自己从想当兵到做一名人民教师的心路历程。他说自己个子不高但非常想当兵,苦读马列经典著作的过程让他对共产党员的身份有了更深的理解。高中毕业后,他与从戎的理想擦肩而过,选择拾起笔杆进入大学。本科阶段就读英语专业,研究生阶段修读经济并赴德国进修深造,他选择对学术保持热爱,并坚持下去,他说这才是对现实最好的反击。
励建书谈到,初中时的自己喜欢文学,他和《平凡的世界》一书中的孙少平一样,都想到外面的世界去看一看。高中时,他爱上了数学,在被浙大土木系录取后仍没有放弃对数学的热爱,在老师们的关心帮助下转到数学系,开始了与数学的不解之缘。他说起恩师郭竹瑞先生找自己饭后散步的小故事。郭老时刻挂心着他的学习生活,还向他推荐了许多优秀书籍。他说对浙大最深刻的记忆便是老师们的关怀,是关怀使浙江大学成为最好的大学,如今的育人工作中也要体现老师们对同学们的关怀。
陈云敏说,自己的求学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初中毕业后没能上高中,高考时也没被从小喜爱的专业录取,但最终在土木系开启了人生的新篇章。他说:“选择把自己的一腔热血投入在土木上,干一行爱一行。没有热爱与付出,就难以做出成果。”在他求学时,论文还是手写,匆忙而焦急的岁月,成就了现在不断追求科学进步的“时空压缩魔法师”。
在互动环节,在座的同学们踊跃交流。这一场名家讲堂仿佛连接了时空,让“我的大学”和“你的大学”碰撞在了一起。有同学问出自己当下的迷茫和疑惑,“科研碰壁怎么办?”; 也有同学想知道“如何把四年的时间最大化”。四位老师从自身经历、工作感悟等角度,举例子、摆事实、用典故,为同学们生动地解答了成长中的困惑。
本次活动由浙江大学学术委员会、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校团委主办,浙江大学博士生会、校研究生会和校学生会承办,各院系研博会、研究生会协办,受到了校内师生的广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