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的浙大人】武建伟:第二故乡立新功

发布时间:2021-09-30来源:浙大新闻办

十年异乡,他扎根台州,奋战在科技服务第一线;十年担当,他热心公益,率“新台州人”创社会治理新格局;十年钻研,他突破瓶颈,促关键时期优化升级。这十年,台州是他成长的热土,他也是台州科技创新的催化剂。

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师武建伟,推动台州传统产业转型发展,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18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同年被授予浙江省劳动模范称号,但他的成就远不止这些……

 

扎根第二故乡,播撒种子成大树

武建伟这十年异乡奋斗经历,始于2002年读博期间的一个机缘巧合。当时导师承接了一个浙江省重大专项课题,与台州玉环的企业进行合作,武建伟也因此与台州结缘。

四年的成功合作让浙江大学与当地政府都看到了技术发展与校企合作的方向。2007,导师团队在路桥区筹建了浙江大学台州研究院机电研究所;2009,团队核心成员武建伟接任导师扛起了研究所发展的担子。

“研究所刚成立的时候遇到了许多困难。”对当年的事,武建伟有许多感慨。2007年刚去台州的时候硬件条件很差,食堂和住宿欠缺,只能住在小宾馆里。在跑企业和谈合作的过程中,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去寻找合适的切入点,团队都在思考:浙江大学究竟如何服务企业? 最初的合作颇为单调,通过渠道牵线搭桥,浙江大学的教授也只是帮助企业完成一些小项目合作以及项目申报,合作深度与广度远远不够。

此外,武建伟的团队还遇到了另一难题:本地化团队缺乏。当时研究所的主力还是在读研究生,每周从杭州出发,在台州待几天,然后再返回杭州。当地政府也表达了对于缺乏常驻人员的担忧,但条件艰苦,常驻人员总是个缺口。

武建伟团队在台州转变了校企合作的切入点,从企业需求出发找准突破口,与企业的合作进入了全新的阶段。2011,有企业提出了对于自动化设备的迫切需求。当时靠人工装配零件的行业是高度的劳动密集型行业,企业面临着人工成本激增的现实困境。这一需要正好与研究所强大的科研实力储备能够对接。“把企业对自动化设备的渴望与研究所强大的技术储备和实力结合,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2012,武建伟主持研发的陶瓷阀芯自动装配生产线项目受到台州市中豪机械有限公司的青睐,双方签订协议开展产学研合作。

武建伟老师在留校工作两年之后,200710,根据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整体安排进入浙江大学台州研究院工作,是机电研究所主要创建人之一。浙江大学台州研究院于2007年落户台州,是浙江大学在省内建立的第一个地方性产学研研究机构,也是台州目前最大的科创平台和科研实体。以武老师为核心带头人之一的智能装备研发团队,在短短几年时间就成为台州技术创新的重要支撑力量。

武老师在工作中,始终坚持“勤”字当头、“实”字为要、“责”字在心。自浙江大学台州研究院机电研究所成立以来,他坚持10年扎根台州、服务台州,每周往返于杭州和台州之间,始终奋战在科技服务第一线,武建伟带领研究所克服了初建时期的各种困难,逐步找准了与企业合作的切入点,明确了研究所的发展方向,带领研究所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现已搭建了一支拥有博士、硕士数十人,年科研经费超千万元的科技服务团队,为几百家企业提供了智能装备、3D打印、企业信息化等方面的服务,每年

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成为路桥区高层次人才聚集和科技创新的高地。在自动化装备研发、机器人应用、互联网/物联网应用方面积累了丰富实战经验,为助推台州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作出重要贡献,产生了重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回顾自己扎根台州的初心,武建伟表示,既然选择扎根台州,必定会竭尽所能,依托浙大台州研究院,积极推动浙大产学研工作的开展,不负浙大机械学院所托,潜心服务于国家地方经济发展,为台州产业发展不懈努力,为创新强国战略贡献力量。

 

坚持“求是创新”,突破瓶颈促转型 

武建伟团队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互联网+智能装备领域亮点纷呈,帮助多家企业突破了信息化、自动化技术瓶颈,完成了关键时期的优化升级。

在自动化装备领域,由武建伟主持研发的“陶瓷阀芯自动装配生产线”项目,攻克了陶瓷阀芯装配中零件数量较多、零件形状不规则、装配作业精度要求高等诸多难题,生产效率提高2倍以上,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项目成果备受企业青睐,现已拓展应用到浙江中豪、美国家得宝公司、杰克缝纫机、上海爱康集团、伟星集团等多家企业,间接经济效益超亿元。该项目还入选了台州市第一批“500精英计划”,成立了台州市第一家“500精英计划”创业企业,荣获台州市科学技术奖。

在互联网、大数据方面,武建伟与浙江彩渱高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了基于互联网的危废收集一体机,利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先进信息化技术,实现了不同单位的信息集成,优化了危废处置的流程,提高了危废处置效率,降低了企业危废处置成本。同时武建伟团队将互联网技术应用到多家企业数字化车间的改造和建设中,实现生产装备与ERP等软件信息的集成,提高了企业生产的实时性和智能性。

突破技术瓶颈,实现科技创新可不是件小事。武建伟老师能够实现这样的突破离不开十年里从未停下的脚步。

2018425日下午,在浙江大学台州研究院机电研究所的检测室里,研究人员正在对一台基于机器视觉的豆腐干自动切割设备进行检测调试,武建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在此之前,他刚结束了一个技术对接的洽谈会。“过会儿要去趟企业,跟他们进行需求对接。”而这些,只是他忙碌日常的一小部分———跑企业、研发技术、合作洽谈、团队建设、日常管理……行程满满的忙碌延续了十余年,为上百家台州企业智造转型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针对陶瓷阀芯自动装配项目中存在的诸多技术难点,武建伟团队找准切入点,提出了合适的解决方法。陶瓷阀芯的装备共有10个零件,11道工序,但关键问题在于企业的零件一致性不足,做出的设备就要有足够的可靠性来适应一致性不足的零件。企业在项目中反复强调的就是设备的高可靠性,这也是武建伟团队追求的目标———尽可能降低设备的故障率。三年多的开发过程中,武建伟团队最后采用了一种相对简易的方式来解决企业的问题,放弃对全生产线的自动化,而是针对五个零件六道工序进行自动化研究,剩下的零件依旧采用人工装备,实现了效率的最大化。还有一些其他工序,如套密封圈,也实现了自动化。企业一共投入了五六十台自动化设备,实现了生产效率的大幅度提升,并且在后续的检测中,又以70万元左右的价格签下了十几台设备。

十余年驻扎台州,上百家企业获益无穷,如今,武建伟还将继续以台州为创新基地,继续服务台州的科技创新。

 

回馈社会,“新台州人”有热肠 

武建伟所在的机电研究院,位于台州市路桥区。路桥区超过三分之一的人员是外地居住在路桥的“新居民”。如何做好这些“新居民”的统战工作,是摆在政府面前的一道新命题。

20147,在路桥区政府和广大“新居民”的推荐下,武建伟被选举为台州市路桥区新居民联谊会第一届会长。其间,他召集60多名社团会员,开展困难户慰问、民工子弟学校帮扶、企业义诊、安全健康宣传等公益活动,同时还组织会员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建言献策,让越来越多的新台州人了解台州、融入台州、热爱台州、建设台州,帮助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看着孩子们收到篮球书籍时渴望的眼神,工人们义诊检查后舒心的微笑,我们做这些社会工作就有了不懈的动力。”武建伟回忆起自己与整个联谊会投身公益的经历,感触很深。

新台州居民武建伟认为,近几年,台州在科技创业创新方面发展迅速,但制造业整体水平还是较低。正因如此,他选择扎根台州,既能为渴望转型升级的企业提供本地化服务,也能为自己的研究成果找到用武之地。

“简单,乐观,担当”———这六个字既是武建伟的座右铭,也是整个团队的集体氛围。面对荣誉和掌声,武建伟表示:“这是一份激励,也是一道压力,更是一股动力。我和我的团队将会在今后的研发工作中,进一步提升科研水平,加快成果转化应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瞄准前沿,勇于探索,无私奉献,砥砺前行。”武建伟是“土生土长”的浙大人,博士毕业后扎根台州十余年,成为给企业发展出谋划策的“智多星”、台州人才引进的“活名片”,也引领了“新台州人”的奋斗新航向。

(文 赵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