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一带一路”国际医学院开学,94名国际生陆续报到

发布时间:2023-09-13来源:浙江大学“一带一路”国际医学院


虽已入秋,昨日却热气腾腾,给义乌这座热情开放的城市又添了一把“火”。

一群不同肤色、不同国籍的年轻人,拖着重重的行李,怀揣着对未来无限的想象,来到浙江大学“一带一路”国际医学院,这是他们接下来六年学习和生活的地方。

912~13日,浙江大学“一带一路”国际医学院校园正式启用,来自亚洲、欧洲、北美、南美、非洲共计25个国家的94位学生陆续到校。

欢迎所有同学的到来,我希望大家能尽快熟悉校园、熟悉同学,融入我们这个刚刚组建的大家庭。”浙大四院和浙江大学“一带一路”国际医学院党委书记徐键提出殷切期望,“预祝大家学有所成,回到各自的祖国,肩负起一名医生职责的同时,也帮助架起中国友谊的桥梁。”


0开始,只身一人来求学

率先用上了微信和支付宝

来自伊朗的19岁男孩SDRA报到的第一件事,就为自己选择了一个中国的电话号码。他喜欢“0”这个数字,所以新号码里有4个“0”,他说:“这意味着我在中国从0开始,从这里起步。”

爸爸来过中国很多次,他的朋友也有在这里做生意的。所以,中国是我很向往的国家,这里的发展超乎想象,智能化、信息化很发达。在我看来,浙江大学是中国知名的学府,医学又是我从小的梦想,所以我来了。”未来,他还没有明确,但是他希望自己能留在中国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

相比沉稳的SDRA,来自泰国的18岁男孩“欧阳幸平”活泼很多,手机上已经有了微信和支付宝,“我还要学习如何使用淘宝,有好多东西可以买呀,太方便了。”“欧阳这个姓,很阳光,幸平是对自己的祝福,希望我能幸福平安。”他不仅中文口语好,对中文的理解也很通透。对于未来,他方向明确,想钻研皮肤科或者神经外科。


提前偷偷来“探营”

中国速度的新校园让人惊艳

泰国人李雄英是陪着儿子一起来学校报到的。他是清迈大学的一名老师,对浙江有着深深的眷恋。2007年,他在浙江大学攻读博士,前前后后走访过中国很多城市,“还是最喜欢浙江。”所以,当儿子读书的时候,他也选择了自己的母校,他说,这也是一种传承。

一家三口开学前早早来义乌,考察了这个建设中的校园,见证了学校快速的建设过程,惊叹于中国速度和义乌速度,并觉得“校园出乎意料地好”。

确实,校园设计者在建筑的设计上下足了功夫,无论是寓意“扬帆起航”的钢结构体育中心还是陶砖外墙的餐厅,每个建筑都独具风格。特别是学生街(林里空间)围绕基地内的两棵古樟树,是浙江大学“一带一路”国际医学院南校门口、中轴线上的一片用于师生休憩和交流的共享空间。建筑巧妙地搭配凿毛混凝土、砖幕墙、绿植屋面等元素,营造出自然、亲切、温暖的空间氛围。体育馆设计为风帆,预示着扬帆起航。

这座校园“开放共享”,打造一所滨水融城、传承文化、面向未来的大学校园,与城市自由交换鲜活的发展因子,也必将成为双江湖的标志性地标之一。


最美志愿者来协助

6款简餐随意挑选

在校门口、宿舍及报到现场,除了工作人员外,还有一批特别显眼的志愿者,早在新生入学报到前两个月,浙大四院征集了50多名志愿者来迎接新生,志愿者们已经提前“上岗”,他们用流利的英语和学生们进行交流,来自护理部的志愿者俞杰说:“除了日常的信息沟通外,我还特地向他们介绍了义乌当地的美食、特色风景点等,希望能帮助他们建立对国际化城市的美好初印象。”

为了迎接新生,各职能部门通力合作,在住宿、餐饮及接下来的始业教育上都做了充分周全的考虑,譬如,食堂特别推出了西式简餐,满足不同国家同学们的用餐需求。

接下来,同学们将进行为期一周的始业教育,分“准备大学生活”“传承浙大精神”“感知多彩中国”三大主题18项活动,如破冰行动、参观浙大校园和义乌城市馆、集体生日会、中秋月饼制作赏月等,让同学们感知中国文化、热爱中国文化。

据悉,浙江大学“一带一路”国际医学院2020年开始招录研究生,2020年到2023年累计招录国内外研究生517名。20236月,首批85名研究生已顺利毕业。2023年新生除94名国际生外,另有132名国内外研究生(硕士+博士)将于915日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