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坚持以服务求发展、用贡献求辉煌,主动响应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探索建设支撑服务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科技研发及社会服务生态系统。2022年2月,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核心区块,浙江大学与嘉善县签约共建浙江大学长三角智慧绿洲创新中心(以下简称“智慧绿洲”)。智慧绿洲坚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双轮驱动,在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大胆探索、先行先试。
布局建设未来实验室,打造引领未来绿色发展的创新高地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智慧绿洲坚持“四个面向”,聚焦“生态+”“绿色+”“智慧+”创新领域,依托浙江大学绿色发展学科集群,围绕食品+健康、城市+环境、设计+智造三大核心板块,重点布局6个未来实验室和1个交叉实验室,开展前沿科学研究和颠覆性技术研发,以定向革命性技术支持未来食品与健康需求,以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引领未来环境与城市变革,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推动未来设计与智造业嬗变。
经过短短一年多的努力创业,智慧绿洲未来实验室建设开局良好,进展顺利。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浙江省“尖兵”“领雁”研发攻关计划项目等40余项;现代中药创制全国重点实验室落地建设,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浙江省新型研发机构和省博士后工作站。主动服务和融入长三角科技创新体系,与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共建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嘉善基地等。目前正在整合资源力量继续争创省部级创新平台,谋划建设国家级重大平台,推动中心平台能级加速提升。
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战略支撑。智慧绿洲启动“1135”人才汇聚计划,集聚了一流人才队伍,构建由高层次人才引领、中坚力量支撑、后备人才蓄力的人才格局,引育各类创新人才500余人,其中全职人员210余人。聘请了朱利中、徐世烺、张伯礼、朱蓓薇等院士担任首席科学家和领域科学家,提供高规格、全方位、深层次的顶层设计和规划指导。引育省级及以上人才43人,成立浙江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长三角研究生培养基地,构建产教深度融合发展新格局。
瞄准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增强新质生产力源头供给
科技创新是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要素。智慧绿洲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凝练未来实验室重点方向,开展以应用为导向的前沿技术研究,推动前瞻性、引领性、颠覆性技术不断取得新突破,强化新质生产力源头科技供给。
仅17天,国内首例厘米级细胞培养大黄鱼组织仿真鱼排在智慧绿洲的实验室“长成”。味腥、色白、质弹,这款细胞培养的大黄鱼肉与同类自然鱼肉别无二致。这是实验团队以大黄鱼为研究对象,通过干细胞分离、工厂化培养与组织化构建技术成功合成的。该技术依靠科技创新,颠覆了传统食品供给方式,为解决人类餐桌肉品和动物蛋白供应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为食品新产业的发展探索了新路。
食品柔性智能生产线结合智慧工程技术框架,整合高精度数据,建立数字孪生系统,通过单元式设备布局和阀阵控制技术,将提取、酶解、澄清、灭菌等独立单元柔性组合,可在一条生产线上实现多条生产工艺路线的自动切换和灵活调整,极大地提高了生产线的利用效率,促进传统生产的深度转型升级,打造了未来食品柔性制造的新模式。
无人化中药组分分析及智能筛选平台将传统的中医药科学与新兴的数字技术相结合,每天可筛选2500个中药组分,处理3万幅图像,能快速确定组分中药配伍在不同细胞系疾病模型中的有效性、药理活性和药物毒性作用,帮助企业提升产品质量,还能针对特定疾病找到有效的中药组分,为中医药的临床应用提供支持,未来有望实现中医诊疗的自动化与标准化,加速未来中医药产业创新发展。
饮用水在管网输送期间易出现水质恶化,供水管网是当前制约龙头水达标最难啃下的“硬骨头”。实验室研发的智能管道清洗机器人装备及管道测试平台开创超声导波耦合高压气水脉冲的供水管网智能清洁技术,开发基于局域网的超声高压气水管道清洗机器人与智能反馈控制系统,能实现对供水管网内部的自动化、精准化、高效化、智能化清洁和检测,提升管网管理水平,保障最后一公里配水品质。
未来设计实验室自主研发创新设计数智平台,其中的绿洲设计大脑,以百亿级参数的创新设计领域大模型iDesignGPT为核心,已研发10多个垂类行业模型,覆盖数字时尚、数字文旅和智能制造场景等,每天可处理几十万个设计需求。服装设计的“慧眼”“云衣”“效用”三个系统,可一站式发现服装流行趋势、智能设计、智能投放和数据分析,助力企业提升生产效率2~3倍,帮助企业降低运营成本50%。
突出科创和产业双向联动,促进培育和形成新质生产力
智慧绿洲坚持以应用为牵引、以产品为导向,按照“样品-展品-产品-商品”的产业化路径要求,推动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场”,已产出生物医药、绿色建筑材料等领域的产品30余件。
成果转化是科技创新成为现实生产力的必经途径,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前提。智慧绿洲破题成果转化验证,切入转化过程的薄弱环节成立创新成果转化验证中心,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从“书架”到“货架”。作为浙江大学首家科技成果转化试点单位,打造 “一园多点” 的未来创新园,打通创新成果转化关键节点,建立从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到成果转化的创新链条全生命周期的成果转化试验平台,为科技成果转化蹚出一条新路。
落地的首个创新转化验证项目“等离子体治疗肿瘤设备”是国内首台用于肿瘤治疗的冷等离子体治疗设备,可在电场驱动下产生室温等离子体(CAP),通过直接刺激肿瘤细胞以及所产生的ROS/RNS/活性电子等活性物质来杀灭肿瘤细胞,并对正常的细胞和组织表现出良好的安全性。该项目已于2023年8月在嘉善孵化成立公司,公司负责人李洪军说:“在经过充分的论证和专家评审后,智慧绿洲为转化验证项目落地提供资金和场地支持,帮助对接投资机构、申请政策支持和推广产品,大大降低了初创企业的组建难度,增强了我们项目落地的信心。”
智慧绿洲注重加强企业的产学研合作,特别是与重点央企、大型国企的战略合作,利用前沿技术和高科技产品赋能企业发展。通过联合攻关、技术服务、共建创新联合体等多种方式,实现企业需求与智慧绿洲创新资源精准对接,开展直面市场需求的关键技术协同攻关,推动跨领域技术交叉融合创新,每年吸引300余家企业主动对接,联合华润三九、广西柳工、日善等企事业单位共建联合研究机构14家,导入项目10余个,加强产业链分工协作,厚植创新土壤,推动地方产业生态不断完善。
智慧绿洲与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共建创新递送技术联合研究院。联合研究院以新药新制剂研发为目标,在智慧绿洲挂牌成立并实体运行。双方设立联合攻关项目,共同组建研发团队,发挥实验室在高端前沿技术的研发优势,和企业的产品落地和生产优势,帮助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和全产业链竞争优势,实验室和企业在互动中推动科学研究、成果转化实现“从0到1、从1到N”的跨越,开启了“产研协同、双向赋能”的新篇章。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一项长期任务、系统工程,必须坚定不移、久久为功。智慧绿洲党工委书记林伟连表示:“面向未来,智慧绿洲坚持‘服务国家战略、对接地方需求、支持学校发展’的贡献导向,搭建科学家与企业家双向奔赴、携手创新的平台,瞄准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落地转化,不断提升高能级科创平台的集聚效应和辐射能力,努力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引领者’和未来产业的‘孵化器’,加快打造引领绿色发展、触摸未来科技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