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在谈论“有用”与“无用”时,常常忽略了那些看似无形但却至关重要的事物。事实上,正是这些被忽视的部分构成了我们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基石。文字,作为内心世界的外化,不仅记录了我们的成长轨迹,更在无形中塑造着未来的可能性。
文字从诞生起,便背负上了厚重的使命。文字是推动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的关键因素,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一次社会变革几乎都有文字的身影,它是人类历史的记录者,也是人类文明的堆积者。文字是触动人心最柔软的精神食粮。一盏盏夜灯下,一页页笔记中,文字给予我们慰藉,启发我们思考,陪伴我们走过青葱岁月。文字是促进文化交流与理解的重要媒介。从张骞出使西域,到玄奘西行求法,再到近代以来东西方学者之间的互译,文字扮演着沟通不同文化、促进相互了解的关键角色。
每一种文字都是特定文化背景下的产物,反映了该文化群体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和鲜明标志,不仅仅是一种表意文字,其每一个笔画、每一个字形都蕴含着深刻的文化意义和社会价值。从甲骨文到篆书、隶书、楷书,再到现代汉字,每一步演变都记录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创新。汉字不仅是沟通交流的工具,更是民族记忆的载体,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每一个汉字都像是一颗颗璀璨的明珠,串联起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
尽管多媒体技术给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捷,但文字的地位依旧无可替代。无论是短视频还是图文并茂的社交媒体,文字作为思想的基石,仍然是传达信息、表达情感的主要方式。在这个追求速度与效率的时代,我们需要重新发现文字的魅力,了解汉字的创造、使用、演变、发展,感知汉字形、音、义之间的联系,通过欣赏优秀书法作品、参与最美笔记大赛等活动,培养审美情趣,感悟汉字的文化内涵。对于Z世代的青年人而言,更要积淀文字功底,培养深阅读的习惯,提升文字表达的能力,让千年文明在我们这代人身上发光、笔下流淌。
永远相信文字的力量,是对文化的传承,也是对未来的信心。用文字记录生活,用文字表达情感,用文字传递思想,让这份力量在新时代继续发扬光大。
(《浙江大学报》 9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