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媒体浙大

省长调研浙大去了哪些地方 来看这张路线图

发布时间:2025-02-15来源:潮新闻作者:何冬健 高心同10

2月14日下午,省委副书记、省长刘捷赴浙江大学和浙大校友企业专题调研创新发展工作。

14日下午,省委副书记、省长刘捷赴浙江大学和“浙大系”企业专题调研创新发展工作。潮新闻记者 陆乐 摄

一路走一路看,实验室、实践基地、高新技术企业等新质生产力的策源机构鳞次栉比,生动诠释着浙江这片创新热土的澎湃活力。

“省长此行对浙大创新体系的全链调研,就是为了直击一个主题——浙江科创主体勇攀高峰,浙大在其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浙大创新创业研究院副理事长、执行董事、院长王玲玲告诉记者。

答案或许蕴藏在省长调研浙大的路线图中。

省长的浙大路线。

第一站,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有网友曾说,浙大计算机学院的校友,构筑了杭州互联网行业的重要版图。比如,大拿科技的创始人陈明权是2005届的本科毕业生、每日互动的创始人方毅是学院2006届的硕士毕业生等,一大批优秀人才均成长于此。

强大的原始创新能力,是浙大计算机学院浓厚创新创业氛围的底气所在。根据公开资料,其目前建有人工智能领域脑机智能、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系统、区块链与数据安全3个全国重点实验室,科研成果无数。

值得一提的是,在2月13日下午,在浙江省委书记王浩主持召开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座谈会上,浙江大学副校长陈刚作为代表之一,汇报了近年来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的发展情况,并与其他19家单位提出想法建议,比如加强人工智能基础模型创新、拓展AI应用场景、构建创新互助平台、优化人才服务政策、打造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等。

第二站,浙大机器人与智能装备学生创新实践基地。

在这里,来自浙大不同院系的学生开展跨学科交叉科研创新实践。

作为“杭州六小龙”之一的云深处科技,创始人朱秋国便毕业于浙大。他回忆自己的机器人之旅,就源于在本科期间参加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竞赛。2006年开始,朱秋国加入浙大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熊蓉教授指导的ZJUDancer小型仿人足球机器人团队,开始“打比赛”,不断对机器人软硬件方面进行创新和改进。

科技创新,人才是关键,特别是青年人才的培养。

浙江大学副校长吴健在汇报中表示,学校从课程建设、创新实践、支撑保障三个方面构建起创新引领的创业教育体系。在浙大,创新创业思想发端于课堂、成长于实践,学校设置了包含通识、专业、交叉和辅修等体系完整的创新创业类课程,形成了科教融汇、产教融合、以赛促创等为特色创新实践教育,将科研和人才优势转化为育人优势,超过80%本科生开展各种形式的创新实践研究,为创新创业根植了丰富创新人才土壤。

吴健说,当前,面对人工智能时代挑战和机遇,浙江大学要锚定“国家队”战略定位,持续打造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卓越教育体系,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源源不断的拔尖创新人才。

第三站,浙大校友企业总部经济园。

一组数据颇具说服力:聚集超650家创新主体,涵盖从准独角兽到世界500强的全产业链条。这个占地313亩的创新枢纽,称得上是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加速器。

“浙大校友聚焦‘卡脖子’技术创新,在打造品牌、抱团创业方面的成效尽显。”浙江大学创新创业研究院副理事长、执行董事、院长王玲玲告诉记者。

科创平台,助力技术到产业的纵身一跃。

以浙江大学与杭州城投集团共建的“城投未来之星”产业平台为例,该校企合作共建的高能级创新载体,通过开放城市基本公共服务等应用场景,已成功孵化和引育了近百个转化项目,其中8项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政府统筹资源、高校突破关键技术、企业主导产业转化形成合力,方能推动创新成果落地转化。龙头企业精准匹配应用场景,创新项目可以加速走强走远。”王玲玲认为,作为浙大经验之一,构建“政府引导—高校支撑-企业主导”的协同创新体系,对产业创新升级意义深远。

(潮新闻 2025年2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