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不断迭代,大学生也是时候升级了。
AI时代的Bug已经显现。日前,某高校作业群里的一份老师提醒登上了微博热搜:“如果用AI直接生成的作文全部算0分。”一份媒体调查显示,超八成受访大学生曾使用AI工具。利用AI伪造研究数据、进行实验图片编辑、替代自主设计……诸如此类不当或学术不端行为,也在高校中悄然滋生。作家熊培云在《人的消逝》中的担忧仿佛又萦绕耳畔:当技术之神降临,人类面临被人工智能驱逐主体性的危险。
图源:视觉中国
人工智能时代,大学生若想与AI共舞,AI素养成了“硬通货”。
拿下“AI素养”这张新时代的通行证
AI素养,一个新名词。当算法如同潮水漫过知识的海岸,我们需要新的灯塔指引航向。
浙江大学2024年6月就曾发布《大学生人工智能素养红皮书(2024版)》,提出“人工智能正在成为一种通用的技术,以史无前例的速度全方位地改变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由人工智能引发的行业用人需求以及职场技能要求变化,正在倒逼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方向和方式的优化和革新。”无疑,包括知识、理解、技能、价值等要素的人工智能素养已成为本世纪的基本语法。
红皮书将大学生人工智能素养被定义为“由体系化知识、构建式能力、创造性价值和人本型伦理”构成的有机整体,旨在培养学生了解人工智能、使用人工智能、创新人工智能、恪守人与人造物的关系。可见,AI素养不仅是技术操作,更是思维方式的革新。
《大学生人工智能素养红皮书(2024年版)》。图源:浙大教材服务公众号
“为了更好了解学科交叉碰撞相融而呈现的复杂现象,需要构建宽广而体系的世界观——以便帮助我们应对全新、甚至奇怪的情况。具备这种能力,是个人在教育过程中通过有心和偶然的方式积累各种知识,并将它们整合起来以解决新问题和新挑战,这正是教育的魅力所在。同时,当前科学研究正从作坊式迈向平台式,因此需要培养学生们能够将不同人工智能工具和系统集成使用的能力,即具备人工智能构建式能力。”浙江大学本科生院院长吴飞解读说,每个学生应用整体性思维和构建式能力解决一个个问题后,就形成了个体知识和能力的增量,这就是创造性价值。人工智能本书具有技术和社会双重属性,因此也需要学生形成算法向善的意识,知道人工智能的能与不能,更好使用人工智能。
智能时代,学校已备好准考证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中,“促进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变革”掷地有声。
在每段时代浪潮中,教育都是引领的航标。当“AI这么有用,读书有何意义”的论调甚嚣尘上,人工智能时代教育何为,成了越来越多教师走向讲台的路上苦思的课题。
其实,一条“AI+教育”之路,已被踏出。
早在2021年1月 ,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和同济大学、华为、百度和商汤在上海成立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教育人联合体,面向华东五校和同济在校生,推出了AI+X 微专业,专业实现共建共选、学分互认、证书共签和SPOC授课形式。
图源:视觉中国
次年4月,当60多个学生拿着盖有6个高校教育部门印章的毕业证从AI+X的微专业毕业,也意味着高校探索科教融合、产教协同的人工智能一流人才创新培养模式也通过了初试。
3月1日,刚刚在杭州落幕的第四届华五教育论坛仿佛这条路上的又一个锚点。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五所高校的学者们探讨人工智能时代的微专业创新、人工智能素养与创新人才培养。会上正式发布人工智能通识教育系列教材,启动华五超星奖学金。在学者们的话语间,培养智能时代拔尖创新人才俨然时不我待。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DeepSeek在技术、应用与伦理交织演进下的革新性探索,我们特此开课。”不久前,浙江大学推出了DeepSeek系列专题线上公开课。首节课程播出后,就达成了浙大融媒体各矩阵、浙大AI教研中心视频号等平台累计超过200万名观众的盛况。
这是人工智能素质教育浙大实践的又一步。2024年9月,浙大发布“人工智能基础”系列通识课程。此外,还成立了人工智能教育教学研究中心,推出“浙大先生”(chat.zju.edu.cn)深度融合智能体平台,启动了新一代人工智能通识系列教材编写工作。
一瞥领跑者的成绩单
如果说到这里,AI素养还是有些抽象,那么放眼学子群体看看。其实,AI+教育的赛道上,已经出现以AI助推,具备素养的领跑者。
“杭小易”新生AI问答系统。图源:教育之江
去年9月,“杭小易”新生AI问答系统、“纽扣”AI辅导员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上线,这些为学生学习生活答疑解惑、为辅导员工作减负的AI助手,背后的创作者正是“杭电助手”学生团队。
同年,第七届浙江大学校友创新创业大赛人工智能行业决赛的获奖项目,一站式AI科研平台“催化剂加CatalystPlus”同样出自学生团队之手。这款能自主进行科学推理,辅助科学家进行科研洞察和知识自动化设计的AI平台,背靠由浙大硕博团队发起,核心成员来自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MIT等高等学校的杭州天慧蓝科技有限公司。
上榜2023年度福布斯中国30岁以下精英(30 Under 30)榜单的浙大2021级博士生林群书,兼具整数科技创始人兼CEO的身份。他如今能成为“AI行业的数据合伙人”,只因学生时代整理AI项目数据时的一个想法:“搭建一个标准化的智能数据工程平台,用AI算法来提效数据标注。”
人类文明的烛火永远摇曳在思辨与劳作之间。保持思考,保持勤勉,方能驯服工具。
(潮新闻 2025年3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