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媒体浙大

“书生”闯市场

发布时间:2001-05-30来源:作者:6492


    他们是一群书生:浙大中控是从浙江大学实验室里走出来的教授和大学毕业生的集合体,硕士以上学历的占职工总数40%。他们拥有国内最先进的技术,开发了国内第一台自动化控制系统、第一台无纸记录仪、第一个基于网络技术的现场控制系统。他们的每一个产品都具有国际水平。
    他们又不仅仅是一群书生:他们讲求市场策略,善于在困境中捕捉机遇,在改造国内传统自动化设备上立下汗马功劳。国内每五条自动化控制系统中,有一条是他们设计的。巨化、金陵石化、仪征化纤、齐鲁石化、镇海炼化等大型企业大多应用了他们的中控系统。目前企业总资产8000多万元,净资产5000万元,销售额去年达到1.5亿元,比上年翻了一番。
    工业自动化是传统产业应用高新技术的结果。但在20世纪90年代前,或者说浙大中控还没有诞生之前,国内没有一家工业自动化系统生产企业。国外的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研究和生产都早于我国,他们非常看好中国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市场。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企业的设备更新水平加快,广泛应用于化工、炼油、石化、电力、热电、冶金、轻工、纺织、建材、生化及水处理等企业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工程需求量快速增加。一家家的国外大企业纷纷把产品推销到中国。
    有一次,浙大中控听说山东某企业进行自动化控制系统招投标。他们立即派人前往山东与有关部门接触。山东方面考察了浙大中控的整个研究、开发和生产过程,认为系统价格低、性能好,可以参加招投标。可是,就在招投标的前几天,那家企业的负责人听说有国内企业来投标,马上否决:“只有国外系统才可以投标。”
    当浙江中控的研究者在一间地下室改建的8平方米的实验室里完成系统的基本架构,在生产车间里把产品装进简单的箱子里;当第一批营销人员陆续踏上路程,由国外企业与国内企业共同竞争的工业自动化系统市场大幕才徐徐拉开。
    “高新技术企业的眼光要往低处看,哪里有市场就往哪里钻。”面对国内大企业只想念国外产品而不相信国内产品的情况,浙大中控采用了“农村包围城市”的市场策略。他们把目光瞄准省属企业,甚至推广到县市中小企业。萧山龙山化工厂想用国外产品,但价格太高,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用了浙大产品,结果性能非常好,到目前为止,龙山化工厂的所有自动化控制系统全用浙大的。从中小企业到大型企业,再到特大型企业,浙大中控的产品终于吸引了越来越多国内企业的眼光。如今,只要说是浙大中控的产品,客户就会首肯。
    山东东阿集团起初用了国外的产品,但运行了两个月一直达不到预期的生产能力,企业因此出现了赤字。用了浙大的产品后,仅一个星期就达到预期目的。杭钢集团也曾应用美国某知名公司自动化控制系统,这套系统号称是世界最先进的第三代系统,但“死机”、“数据反应慢”等问题经常发生。最后,他们改用了浙大的中控设备。据不完全统计,应用在全国数百家企业的600多套系统,每年产生的经济效益达数十亿元。光是系统中多变量预估控制技术一项,在炼油厂就能提高轻油的回收率,每年新增利税600万元以上;利用专家控制技术,在甲醇合成生产过程中能提高产品合格率,降低消耗,每年可新增产值达800万元。有如此大的经济效益,难怪国内企业纷纷弃洋从中,采用浙大中控的产品。
    浙大中控的产品在国内市场站住了脚跟,同时打压了国外产品的市场份额。过去,国外产品价格比浙大的同类产品高出200%,而且售后服务价格也不菲,从国外技术人员一上飞机起每小时120美元到200美元。浙大产品投产后,国外产品价格一下再下,现在国外产品只比浙大中控产品高出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