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分类新闻  求是学人

世界级的“捉虫大王”——访叶恭银

发布时间:2001-11-20来源:作者:7266


    黑黑瘦瘦的样子,出生于农家,人长的也像农民,学的专业、研究的课题、教的书都是农业的,整天跟虫子和植物打交道。11月5日,记者在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昆虫应用研究所试验室里采访叶恭银教授时,很难想象,就凭他这身捉虫、养虫、杀虫、保护农作物的本事,10多年来一直跑在世界前列。
    
    叶恭银16岁就从建德一个小山村考入当时浙江农业大学植保系,毕业后直升硕士,之后留校读在职博士。由于对珍贵的天蚕进行生殖理化生化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为农名养蚕致富提供了极大的参考价值,它的博士伦为被评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
    
    叶恭银在大学念书时常到山区捉虫养虫,他看到很多农民一年到头辛辛苦苦赚不了几百元,加之自己从小也过够了贫穷的生活,就琢磨着利用自己学到的知识让大家脱贫致富。
    
    一次,它通过互联网得知日本人有倡导穿价格比一般的家蚕丝贵几十倍的绢丝做的服饰。也恭银就想,如果能在我省大面积的丘陵地带养殖天蚕,将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效应。
    
    叶恭银一面上北京到中科院向昆虫专家请教,打下更扎实的理论基础;一面到建的山区当起了蚕农,白天上山采集柞树叶喂天蚕,晚上睡在蚕棚里观察温、湿度等条件的变化对天蚕生长发育的影响,记录下一组组对比的数字。经过3年多的探索,他的这篇博士论文具有很高的理论和实际价值,引起了有关专家的高度重视。
    
    留校任教后,叶恭银又主持了20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和美国落实基金的研究项目,以及“863”、中科院“八五”攻关等项目。他吃苦耐劳、不讲报酬、忘其我的工作作风被他的同事、学生以及当地的农民所深深折服。为了完成好“农杆菌介导法培育转Bt基因水稻”研究课题,他带着研究生几个暑假泡在田间,白天顶着火辣辣的太阳,人晒得黝黑;晚上仁凭蚊虫叮咬,皮肤上竟是疙瘩。一个月里,中暑、感冒、腹泻,要生好几次病,可他都硬挺了过来。
    
    多年来,叶恭银在科研、教学工作中始终跑在学科发展和社会需求的最前沿。他与育种学家合作,开展了转基因抗螟虫水稻的培育,获得了一系列高抗螟虫的种质资源。在此基础上,随着全球对转基因是平的安全性的关注,叶恭银近年来又着重探索转基因抗虫水稻的安全性评价和可持续利用,为转基因水稻的产业化奠定了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