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分类新闻  社会服务

院士与农民『零距离』对话

发布时间:2001-12-18来源:作者:7153

12月14日上午,建于德清县气象局内的德清农村经济信息网站变得热闹起来,8台电脑旁,一块高挂的宽银幕上亮起放大了的电脑屏面,映出“浙江大学 德清县政府 现代农业网络咨询会”几个大字。
    来自市、县的11名农业专家早早来到网站,与此同时,省市的5名专家教授也在浙大华家池校区科教兴农办公室坐定,他们今天要在网上就有关农业与WTO、农业结构调整、农业名特优新品种推广以及农技知识等与农民集中答疑。
    以信息化推动农业现代化,去年8月,德清投入40余万元建立德清农网,至今已有10万人次上网查询,为农民发布各类信息16万条。为进一步使这一面向世界的高科技深入农村,今年6月,该县又开展了“信息入乡”工程,全县16个乡镇都建立了信息服务站,每乡配有专人每天选载农业信息,拿到各地集市张贴,还接受农民口述或书面委托上网交易和技术、政策咨询,并以此为基地发展农村信息化。至今该县已为农民网上成交3000余万元,农业大户、专业户等习惯上网者达500余人。
    上午9时,网上集中答疑开始。中科院院士、浙大教授陈子元首先出现在“平台”上“发了言”:加入WTO后,发挥比较优势,实施农村信息网络构建,建设农村信息网络服务体系,既是迎接农业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需要,也是科技、教育、文化服务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陈院士的话还没有完,有10多个农民网友已上“平台”要求提问。高桥镇夏家桥村屠有祥第一个咨询,他的问题十分实际:虾鳖混养,效益提高,但鳖在冬眠后,虾还在活动,不知水质水位要求如何?
    “噼噼啪啪”,电脑录入员同步操作,不到5分钟,屠有祥便得到答复,一时间,引得10多位网友争相点开“回复”“偷技术”。
    鼠标连连点,信息源源来。专家上网集中咨询刚过15分钟,竟有2000人上网“捞金”,一时间造成网速慢了下来。
    听说网上答疑,来自丽水遂昌的果农孙曾珑急冲冲地赶到镇信息服务站,他在武康镇城西村承包60亩大田种植葡萄,已投入40万元,想搞大棚种植,因没有电脑,请镇信息员帮助问问两地气候有何差异,技术上要注意点什么。
    年产6000万条幼蛇的子思桥蛇农上网了,创建万亩鳖场的养鳖大户上网了,早园笋承包户上网了,一些县外、省外的农民网友也来了……
    针对提出的一个个问题,专家们一一答复。
    德清是“早园笋之乡”,全县有早园竹8.6万亩,是一个农民致富的新增长点,但深加工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农民进一步发展早园笋产业。当听到有农民提出“早园笋保鲜”问题时,立即有3位专家上前应答。
    浙大蔬菜生产农学院副教授汪炳良快速在键盘上敲动:浙江大学农业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已经对此进行了研究,一般是对笋进行预处理,然后采用适当的保鲜剂处理。这样,可以保鲜1—2个月。
    一直到上午11时30分,共有4500人上网参与,提出各类问题150个,有90%的问题被当场答复。
    德清县信息化工作负责人、县科技副县长胡炜告诉笔者,随着WTO的加入,农业日益走向世界,农民在依靠科技发展农业生产中,也更需要与外界的沟通与联系,而英特网正是提供了这样的便利。今后我们将设立经常性专人负责,制定制度,在全县广泛发布信息技术和培养信息人员,以推进农业信息化,使农民真正掌握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