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分类新闻  求是学人

专家眼中的县(市)科技创新 与浙大教授朱世强一席谈

发布时间:2002-01-22来源:作者:6255


    朱世强,1966年生,浙大教授、博士。去年下半年到慈溪市帮助工作。一名高学历的专业技术人才怎样看待加入WTO后县(市)一级的科技创新?近日,我们采访了他。
    
    笔者:从人才济济的浙大来到慈溪从事科技管理工作,你对基层科技创新有何感想?
    朱世强:现在各级政府对科技工作的重视是前所未有的,大环境很好。慈溪也一样。但基层科技创新仍有很多特有的困难。我总结有以下几点:一是人才十分缺乏,因此基层的科技创新能力普遍较弱;二是虽然企业对技术进步非常迫切,但常常感到无从下手,政府有时也有这种感觉;三是农业经济时代小富即安的思想还影响企业家和社会对科技的投入。
    笔者:县(市)政府在科技创新中担当什么角色比较好?
    朱世强: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大致有三个环节:源头创新、孵化创业、产业化。在源头创新上,政府应该加强“内养外联”,一方面培植内部的创新力量,比如我们已经扶持了18家行业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另一方面大力拓展“外联”渠道,与国内外的科研机构合作,引进技术与智力。慈溪的不少企业从这方面得到了益处。下一步我们还要加大引进力度。
    在孵化创业环节,政府的作用更重要。在技术型小企业的成长中,政府要给予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扶持,并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慈溪高新技术孵化器一期已完工,对海内外有技术有项目的科技人员,我们可以提供场地、资金,并做好创业服务工作。这里我想强调风险意识,因为高技术往往伴随着高风险,我认为,10家技术型企业中有4家孵化长大就不错了。一般我们提供的孵化期为3年,3年后做不大,企业就自生自灭了;如果做大了,就请搬到工业园区,正式进入产业化阶段。
    笔者:你认为加入WTO后,政府的科技工作会受到什么影响?
    朱世强:表面上,目前我们的工作并没有明显的变化,但实际上隐含了很多变数。比如知识产权问题,我们很多地方习惯于仿造人家的东西,在一些行业这种现象很严重,如果不注意,将来会吃大亏,弄不好10年所挣的钱还不够赔给人家。因此我们要注重自主知识产权的培育。再比如人才问题,加入WTO后更多外国企业进入,它们要在中国扎根,必须依赖本土化的人才,因此将来高级人才的争夺会更加激烈,基层本来就缺人才,所以必须更加重视人才的培养。另外,在科技投入方面,也会有变化。今后对企业的支持,主要应该放在研究开发上。这是WTO规则允许的。美国等发达国家在研发上的投入才大着呢。
    笔者:还有哪些因素制约着基层技术创新?
    朱世强:技术创新还有两个要点:完善的中介组织和良好的服务环境。现在基层能有效提供技术评估、咨询、服务等的中介机构很少,企业界一方面有强烈的科技创新愿望,可又不知道到哪里去找高新技术或相关人才。有的企业家花几万元跑北京各大院校,往往空手而归。因此,我们要求慈溪高新技术孵化中心还能提供中介服务。另外我们要建立保护创新的环境。有的企业花了很多钱研制出新产品,可不久人家就仿冒出来了。通过专利保护、行业自律、打击仿冒等,为企业科技创新营造良好的环境,无疑也是政府的责任。
    笔者:科技创新对科技管理工作提出了什么样的要求?
    朱世强:科技创新需要两支队伍,一支是专业技术队伍,由企业培养为主;另一支就是科技管理队伍。后者对于科技创新也非常重要。科技管理有别于一般行政工作,管理者必须懂得专业知识,了解科技创新的规律。坦率地说,目前我们的科技管理队伍离这一要求还有差距。为改变这一状况,慈溪已从中科院聘请了一名博士任科委副职,目前还在高薪招聘孵化器主管。此外,我们还要开展对科技副镇长等干部的培训。
    
    
    
    (记者 朱仁华 报道组 王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