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分类新闻  求是学人

关注国家科技榜上的浙江人 彭淑牖的三个立面

发布时间:2002-02-07来源:作者:6610


    获奖鉴定
    
      你再不用担心肚皮里遗留一把手术钳了
    
    
    亲手把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来。这句话对彭教授来说名副其实。彭教授现在一年上手术台300多次。看到他们一年又一年好好地活着,有的不但生活自理,还成家立业,彭教授感到无比欣慰。动手术的同时,彭教授更多的是动脑,他常说:“手术要做得漂亮,要先动脑。”现在得奖的发明是他反复动脑琢磨出来的。
    
    他的这项发明,改变了常人印象中手术器械叮叮当当的样子。整台手术,只有在切开病人的体表皮肤时用一下手术刀,其余的操作都可以用他发明的一把刮吸器械来完成,甚至可以单手操作。你再不用担心肚皮里遗留一把手术钳了。有人把他的这一发明与200年前发明手术止血钳同日而语,国内外一致评价是:外科划时代的进步。
    
    彭教授培养了4位博士生导师,近60位博士生、研究生,可谓桃李满天下。他说做个好医生看病、科研、带教都不能偏颇。他想了想,把自己信奉的几句英文座右铭当场译为中文:病人是医学的中心,一切工作都要围绕着他们,朝着他们努力;光看到疾病的表面,没有理论的指导,就像是在没有海涂的海上盲目地航行,而光读书不会看病,就像是学游泳不下水。
    
    
    立面一
    
      追求完美的大忙人
    
    
    敲开浙医二院门诊顶楼外科教研室的门,迎出来的彭教授虽近70仍神清气爽,体形保持得很好。他领取了我省至今为止最高等级的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前天刚刚归来。
    
    他说:“站手术台是最好的减肥。1981年我访问英国,那里的医学专家说:外科发展到头了。事实证明并非如此。我的发明也不会让外科手术登上峰顶,每次手术下来,我仔细想一想都有不够完美的地方。那些都是未来努力的方向。”
    
    “我是个追求完美的人,这个大奖是对我的鼓励。”
    这次颁奖会历时三天,但彭教授第二天就被兰州一家医院请去为一位高难度的肿瘤患者手术。他说:“那个病人以前动的两次手术都失败了,这次是必须万无一失的。”
    “对这种百分百的要求,会紧张吗?”
    “不会。”
    兰州手术后彭教授马上就飞回了杭州。我想抢先捕条大新闻,但没想到他一头扎进了手术室,前天上午和昨天下午都在做移植手术。
    好不容易见到他,但短短的一个小时采访中,却有无数的电话响起。彭教授每每接之前很有礼貌地说一句:“对不起,我接个电话。”来电有的是向他表示祝贺的,更多的是邀请他去手术的:“年前行吗?病人等着。”“我争取吧。”话音未落,他带教的一位博士生拿着下一个手术病人的诊断片子走进来,他歉意地对他说:“到外面等一会儿吧,采访快结束了。”
    
    
    立面二
    
      办公室像个中药铺
    
    
    这间教授工作了十多个年头的办公室,门被两只大橱柜挡着,稍胖一点的人只能侧身进去。四周全是顶天立地的橱柜,是那种被淘汰的老款,因放置了一台电脑,余下的空间只容放下三张椅子。两张书桌像硬是从橱柜里挖出的,中间隔着一块板,上面贴满了便条,写着病人和其他医院的联系电话。令人好奇的是橱柜的门、抽屉又多又小,粗粗一数有38个,像个中药铺。他说:“小是小了点,但里面都是‘宝贝’。”
    
    彭教授一打开橱门,话就多了:这是我手术时的幻灯片——一盒盒都有编号,很整齐;这是术前、术中、术后时的照片,多是脏器血淋淋的解剖图,但彭教授却像欣赏艺术照似的;这是历年的论文、杂志——叠起来好几米高,每本都有彭教授的辛劳大作,是他的科研成果结晶;这只塑料袋内是去年全国各地医院寄来或传真来的信件———全是十万火急的求援,如某某切除手术难度太大,请彭教授亲临现场指导,某某患者已第三次手术,请彭教授出诊,亲自操刀,救他一命……
    
    为什么要留着这些资料?彭教授说:“我每次赶往外地手术,都要对这里的工作、病人一一交待。每次外出手术,我来去匆匆,下了飞机直奔手术室,只要有航班,再晚我当天也要赶回来。”
    
    
    立面三
    
      去领奖比手术紧张
    
    
    只要手术切除还能挽救肿瘤病人的生命,就没有彭教授动不了的刀。再难的手术,彭教授上台了一点也不紧张,年近古稀的他可以一站几个小时,他说:“很兴奋的,不吃不喝一点不觉累。”可是这次上北京人民大会堂领奖却着实让彭教授紧张了一回。
    
    这次获奖的有几百人,但上台领奖的只有60多人,分三批走台。为了在授奖的中央领导面前不出错,彭教授和领奖的科学家们排演了五遍。他说:“别看都是各行业的行家里手,但走台水准真的很差。”
    
    彭教授排在第二列,由侧台走上台,与前面一位保持一定的间距,经过领导同志,前面的人停下来了,他也停下来,与授奖的领导握手,接证书,然后双手捧着,一齐向后转,抬头、微笑、拍照,然后统一离台。问他是谁发的奖,他有些不好意思:“记不清了,大概是……嗨,真的有点紧张。”
    
    获奖人名片
    
    彭淑牖教授为浙江大学外科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他于1981年移居英国,1985年应浙江医科大学郑树校长邀请回国出任浙医二院外科主任。现为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常务理事、中华外科学会浙江分会显微外科主任委员。
    发明创新点:他发明的刮吸手术解剖法是50年来外科进步的标志之一。该方法以多功能手术解剖器为主要手术器械来替代完成传统手术的各种操作。目前除在肝、胆、胰、胃、肠等外科手术中得到了成熟应用外,已推广到骨科、妇科、胸外科等各个领域,其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利用该方法,彭淑牖教授在手术“禁区”大胆作业,不但使以往无法切除的肿瘤可以安全切除,而且手术时间缩短,失血量减少,目前该方法在全国26个省市的300余家大医院得到了应用,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他成功施行了国内首例肝尾叶癌切除,成功地切除高难度尾状叶癌51例(国际最大一组病例仅为22例),他切除肝门胆管癌成功率为88.8%,为国内最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