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分类新闻  求是学人

700万元打造“芯片实验室”

发布时间:2002-06-27来源:作者:8166

在只有拇指大小、几毫米厚的玻璃片里,有着纵横交错的比发丝还细的通道,微流控生物化学分析就在这里进行———
    
    现在我们到医院看病,经常要做各种各样的化验,排队等候是难免的,有时还要在各个科室跑来跑去,这时我们可能就会想,如果每个医生的桌上都有个类似微型化验室的仪器,能当场出化验结果多好。而这正是浙江大学方肇伦教授等承担的“微流控生物化学分析系统的基础研究”项目所要研究的内容。
    
    以浙江大学为申请单位、以中科院院士方肇伦为申请人,联合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国内9所著名大学和中科院研究所申请的“微流控生物化学分析系统的基础研究”项目,日前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批准立项,项目经费达700万元。
    
     微流控生物化学分析系统是微全分析系统的一种。微全分析系统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新领域,它借助微机电加工技术与生物技术,将采样、稀释、加试剂、反应、分离、检测等化学分析的全过程都集成在一块邮票大小的微芯片上,因此被通俗地称为“芯片实验室”。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这一领域的研究才逐渐热起来,是分析仪器发展的重要方向与前沿。
    
    方肇伦院士是我国著名的分析化学家,现为东北大学理学院分析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浙江大学化学系微分析系统研究所所长。他很早就开始关注微全分析系统并投入研究;1997年,他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建议重视微全分析系统的研究;2000年9月,他又在《中国科学院院士建议》中呼吁,“十五”期间要集中国内多学科的人力、物力对微流控分析系统进行攻关。
    
    目前,浙大微分析系统研究所已经做出了测定氨基酸含量的芯片。在研究所,我们有幸对这个拇指大小的“实验室”先睹为快。在只有几毫米厚的玻璃片里面,有着纵横交错的比头发丝还要细的通道,化学分析的过程就在这里面进行。研究人员告诉我们,他们还可以把芯片做得如指甲盖那么小。
    
    据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给这一项目的研究时间是4年,方肇伦院士又将这一时间表缩短了一年。他说,这一领域国际竞争非常激烈,我们只有加速跑,才能赶在人家前面建立中国的专利技术,并且在基础研究的同时,我们就要考虑应用。浙大医学院肿瘤研究所已参与这一项目的研究,方肇伦院士希望他们的研究成果能早日让患者受益。
    
    据介绍,微流控分析系统还可应用于食品和商品检验、环境监测等,尤其是将微流控芯片应用于新药筛选与合成,可以加速筛选过程、降低筛选成本。
    
    
    记者张冬素通讯员单泠 2002-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