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蓝色的大海,更为深蓝色的宇宙,还有深邃的白光。英文“膜的新奇世界”以炫眼的红色突现上面……今天上午11时35分,在浙江大学邵逸夫体育馆,就在这幅天幕的映衬下,科学思想家和理论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开始了他中国之行的首场公众演讲。
“你们能听到我的话吗?”这是霍金必用的开场白。在全场响亮的一声“Yes!”后,霍金对大家说:“我想描述一个激动人心的新进展,它可能改变我们对宇宙和现实本身的观点。”在之后的70多分钟里,霍金以他一贯的幽默,引领全场3000多名听众一起探索宇宙演变的无穷奥秘。
按计划公众演讲要11时才开始,但不到10时,浙大邵逸夫体育馆已有上千位听众在翘首等待霍金,不少人手中还拿着《时间简史》、《果壳中的宇宙》等霍金所著的科普书。浙大竺可桢学院的小项曾读过《时间简史》,他称霍金的公众演讲是浙大的盛典,为自己有机会与科学大师接触而感到非常高兴。
虽然此次公众演讲主要为来杭参加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专家、学者和浙大师生所作,但记者在现场看见了几位小学生。他们对霍金关于宇宙的探索会感兴趣吗?陪同9岁儿子来听演讲的一位母亲说,主要是培养孩子对科学的兴趣,孩子虽然听说过黑洞这个词,但不真正了解含义。其实懂还是不懂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了一次与世界一流科学家亲密接触的经历。
右边的投影屏幕上是演讲的中文翻译,左边的投影屏幕则根据演讲的内容,不时出现各种示意图、公式或对话。比如一幅画面上有两个绿色的人在互问:难道我们也只是一个模型?我们自以为是生活在三维的空间和一维时间里,那么额外维仅仅是科学幻想,还是具有可被看得到的结果呢?霍金这种自问自答的方式激起了在场听众的思考。霍金在演讲中展示的幽默,引起听众的阵阵掌声。“如果我发现了一个低质量的黑洞,我就可以获得诺贝尔奖了。”投影屏幕上,诺贝尔正凝视着全场观众。体育馆内爆发出第一次掌声。屏幕上还出现了科幻影片《星际航行》的片断,霍金与牛顿、爱因斯坦在打扑克,并且赢了。全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及开心的大笑,霍金自己也笑了。
霍金告诉我们,一个微小的黑洞不会吃掉地球,不像报纸上绘声绘色的悲惨故事那样。他希望以自己创建的M理论引导大众从全新的角度去认识宇宙。
也许知道自己的理论深奥难懂,霍金尽量用通俗的方式表达他的思想。为让听众相信时空具有十维或十一维,霍金举例说,它就像人的一根头发,平常看它是一维的线,但在放大镜下看,就能见到它呈现出的三维或四维。如果有足够倍数的放大镜,我们也能看到时空是十维或者十一维的。
在英语中,“头脑”和“膜”的读音相同。对我们这些不从事物理研究的听众来说,霍金的演讲确实也是一个“头脑的新奇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