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分类新闻  学科建设

浙大七项成果获国家科技奖励二等奖

发布时间:2005-03-29来源:作者:21270


    2005年3月28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2004年浙大申报国家科技奖励项目共7项,经过国家科学技术评审委员会评审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审定,7个项目全部获奖,这是浙大历年来获国家科技奖励二等奖数量最多的一年。
    
    本年度共有300项成果获国家科技奖励,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28项、国家技术发明奖28项、国家科技进步奖244项。浙大获奖成果中,获国家技术发明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6项。
    
    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的是张耀洲任职浙江大学生命科学院其间完成的“家蚕生物反应器生产生物制品的方法”,该项目得到国家科技攻关和863等项目的立项支持,产、学、研相结合,对家蚕生物反应器生物制药上游和下游产业化生产技术进行攻关研究。构建了新型家蚕杆状病毒表达系统,高效表达hGM-CSF等60余种蛋白质,解决了家蚕生物反应器生物制药的产业化关键技术,建立了家蚕生物反应器生物制药的技术平台。在家蚕蛹生产的 hGM-CSF胶囊,已于2003年获得了I期临床试验批文,实现了在国内外首次家蚕生物反应器生产人用生物制品的突破。已获得9项国家发明专利,另有5项发明专利已进入实审阶段,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计算机学院潘云鹤、信息学院刘旭、机械能源学院谭建荣、机械能源学院周俊虎、医学院彭淑牖、药学院程翼宇等完成的“计算机辅助产品创新设计的技术与系统”等6个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潘云鹤等研制开发的“计算机辅助产品创新设计的技术与系统”研究成功了支持产品创新设计的七个计算机辅助软件平台,包括市场分析和营销设计系统、产品数字化方案设计系统、产品形状方案设计系统、人机工程辅助设计系统、面向轻纺产业的新产品设计系统、面向制造的设计系统、产品创新设计的集成环境等,并与国外著名的CAD系统数据打通,彼此集成;同时,还利用该平台开发了一系列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的新产品;并结合块状经济成立产品创新设计中心,全力推动在浙江省乃至全国的示范应用。该项目技术具有交叉性、开创性和集成性,将AI,多媒体,工业设计,网络与CAD技术交叉融合,开创性地发展了计算机辅助创新技术;在产品创意设计,形状智能设计,网上协同创新,图形图像融合的轻纺产品创新,以及信息化产品创新等五个方面,有30余点的技术创新。获软件登记版权15项、专利9项。发表论文200多篇,促进了上述学科的发展与融合。总体水平达到国际先进,其中综合推理、基于约束的智能CAD等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该成果已在电子、轻纺、家电等行业的300多家企业得到应用。
    
    刘旭等完成的“高清晰度液晶投影显示技术及系统”利用TFT液晶板或液晶光阀作为图像信号源,实现高清晰度、高亮度的彩色大屏幕投影显示。其主要内容包括非成象理论研究,系统的原理研究、设计、评价,照明和投影光学系统以及偏振分色和合色系统的设计、制造、测试和装配等,最后实施液晶投影显示光电器件、光学引擎和整机的产业化。项目率先在国内开展了非成像光学理论研究、参数优化和计算机仿真研究,实现了光源、冷光镜、复眼透镜、偏振分束器和照明系统的全局优化,显著提高了系统的光能利用率与光照均匀性。研究成果获得授权受理专利16项,发表论文62篇,其中SCI、EI收录35篇。近三年来,批量生产液晶投影显示渐变分色镜和合色立方棱镜等关键光电器件,年产7万套以上,占全球总量的5%。
    
    谭建荣等研究完成的“大批量定制的技术体系及其在国产重要装备设计中的应用研究”面向国产重要装备设计,解决当前国产重要装备设计与生产中普遍存在用户需求个性化与产品设计周期长、生产效率低的问题,解决传统的产品配置设计难以实现产品创新等一系列问题。在国内最早提出大批量定制技术体系与理论方法,实现了大批量定制环境下的产品配置设计、产品变型设计、产品递归化设计与产品可视化设计,开发了面向定单配置的单元化自组织集成设计系统,客户广义需求分类体系的形式化建模系统,大批量定制的产品递归设计系统,基于知识的产品装配设计系统等。该成果已在汽轮机、电梯与自动扶梯、制氧空分设备、数控机床、机车车辆等国产重要装备设计中得到应用。已获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6项,发表学术论文81篇,其中SCI、EI收录45篇。
    
    周俊虎等研制开发的“可调煤粉浓淡低NOx燃烧及低负荷稳燃技术”,针对目前电厂锅炉NOx排放高、煤种多变、电网峰谷差大,严重影响锅炉安全经济运行的重大问题,开发了锅炉使用的多煤种及锅炉低负荷不投油稳燃的可调煤粉浓淡低NOx燃烧及低负荷稳燃技术,不仅节减了我国紧缺石油资源的消耗,而且有利于我国环境保护。该技术具有稳燃能力强、调节手段多、喷口超温自动报警、首次实现电动遥控、NOx污染物排放低等特点。采用的双稳燃、双调节、喷口壁温报警及电动遥控技术在国内外属首创。该项技术在提高锅炉对煤种和负荷适应性方面采取的技术措施有创新,其核心技术获得了两项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发表学术论文87篇,其中SCI收录9篇,EI收录35篇。该项技术已在上海、浙江、北京等地70余台锅炉中得到实施应用。
    
    彭淑牖等研究完成的“捆绑式胰肠吻合术的临床及实验研究”,历经8年,在分析了现有各种处理胰腺残端处理方法的优缺点基础上,设计了捆绑式胰肠吻合术,首先是胰断端与空肠粘膜缝合时强调缝针不穿透空肠浆肌层;其次是强调套入胰腺的3厘米空肠的粘膜必须被破成为浆肌鞘,去除其分泌功能,使其与胰腺表面紧贴,迅速愈合;再者将空肠浆肌鞘与胰腺残端捆绑在一起,起进一步阻断作用。该项技术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操作简单:由于空肠粘膜松驰,容易拉拢,可以单层连续缝合,且毫无张力。此外,断胰时不必刻意寻找胰管开口,避免了复杂的胰管-空肠粘膜对粘膜吻合,手术过程简化,适于向基层医院推广。经研究小组200余例和全国1500余例的临床应用,胰肠吻合口瘘发生率降低至0.2%。
    
    程翼宇等研究开发的“中药质量计算分析技术及其在参麦注射液工业生产中应用”是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围绕中药复方注射剂质量控制这一重要科技难题,以参麦注射液为具体研究对象,针对药材、中间体、制剂及制药工艺过程等重要环节,运用药物信息学技术,开展了中药材整体质量评价方法、中药制药工艺稳定性评价方法以及参麦注射液物质基础等方面的研究,发展形成了中药质量计算分析技术方法学,从而建立了现代中药质量控制方法,并将理论与技术研究成果应用于参麦注射液工业生产实践。这一成果是应用高新技术提升传统中药制药技术水平,实现中药科技进步的成功范例,为全国中药行业技术改造起了现代化示范带头作用。
    
    (吴光豪 吴丹青 刘艳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