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分类新闻  求是学人

陈子元开拓中国核农学

发布时间:2005-11-22来源:作者:8010


    走进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农学院),沿湖直行,步入暗红色砖块大楼,通过二楼幽暗的走廊,举头可见挂有「陈子元院士办公室」的一个房间。这里就是东大楼216室,是81岁的陈子元每天必去的地方,这间「陋室」见证了中国核农学20多年的演变和发展。
    
    「陈子元院士办公室」房间不大,有一张写字枱,一个书橱和临窗的半圈沙发,窗口边绿色的盆栽,充满生机。陈子元正背对房门低头阅读材料,听到声响,宽厚臂膀转过来,一脸祥和笑容,随即伸出手来将记者迎进房间。这是一间过于普通的办公室,是陈子元从1983年做浙江农业大学校长时搬进来的,至今20多年没有离开过,无论是做校长,还是出任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科学顾问、中国科学院院士,他始终都坚守这间简单朴素的办公室。
    
    辐射诱变优良作物
    
    陈子元言谈和气、充满感情。谈起「核农学」时,双眼便似孩子般兴奋。作为中国核农学开拓者之一,从事核农业研究40余年的他,谈起成就更多是用「我们国家」、「我们研究所」这样的字眼。他说,「更值得报道的是那些年轻人,他们一代接一代做下去,如今已取得不俗成绩。」
    
    浙江大学核农所成绩骄人,不久前,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首先在浙江大学建立合作中心——「植物诱变种质创新与研发合作中心」,这也是IAEA在全球10个合作中心中最早设立的一个。
    
    之所以首选与浙江大学合作,陈子元说,因为中国较早开展「放射性植物诱变育种」研究,目前中国在IAEA登记的诱变育种成功品种达630多个,占世界总数1/4以上。「袁隆平院士通过生物学杂交培育杂交稻,我们通过物理学方法培育。利用核技术对植物进行辐射诱变,培育新品种,并创造突变体,这已经成为核技术和平应用、造福人类的一个重要方式。」
    
    杀伤力巨大的核辐射通常总是让人避之唯恐不及,然而科学家将水稻、玉米等植物经放射线照射,就可以获得抗病强、高产、优质的突变基因,培育出造福人类的植物新品种。
    
    「给大自然照X光」
    
    如今仅在浙大核农所,就已利用这一技术成功培育出20多个突变植物品种,其中包括水稻、小麦等农作物,「浙辐802」水稻就是其中的一种。迄今为止,它是全球推广面积最大的诱变水稻品种,问世以来累计推广面积已达2亿多亩,按每亩比普通水稻增收40公斤稻谷计算,收益就多出20亿元。
    
    原子核能与其他高新技术结合起来,运用到生命科学,这是陈子元一直思索的方向。谈「核」不必色变,核技术在指导安全使用农药、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食品安全等领域,具有其他科学难以企及的效果。在陈子元看来,核辐射技术的运用就像给自然界照X光一样,以同位素示踪技术追踪农药残留物,大大推动了核农业的发展,为和平利用核能发挥更大作用。
    
    追踪农药残留 贡献卓越
    
    陈子元早年专攻化学,到上世纪50年代末开始涉及核农学研究。早在70年代,针对中国茶叶出现农药超标问题,陈子元与中国农科院茶科所专家合作,研究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示茶叶残留农药。后来陈子元所在的浙江农业大学受农业部委讬,联合全国43个单位,与100多名科技人员协作,历时6年,编制出29种农药与19种作物组合的69项《农药安全使用标准》,并成为国家标准一直沿用至今。
    
    和平利用重要新能源
    
    到80年代,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状况日益受到人们关注,陈子元开始采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和气相色谱等测量技术,研究农药在生态环境中的动态和变化规律。
    
    90年代起,陈子元开始探索农药对生态环境的深层次影响。
    
    陈子元提出,21世纪,核农学将把研究和应用范围扩大到包含农、林、渔、牧、副的大农业应用领域,并且贯穿于生产的全过程。如前期的调查、勘探和预报;中期的栽培、养殖和管理;后期的产品加工、利用、保鲜、储藏和品质改良等。
    
    如今陈子元研究所的同事已研究出彩色草皮等更广阔领域。陈子元笑言,有人提起「核」就担心,而我不是活得好好的,许多在此工作过的老师照样生儿育女,健康成长。中国是农业大国,核能是21世纪的重要能源,我们要充分和平利用核能。他还说,「核能就像火与电一般,是危险的,各个国家的认识也不尽相同,如今我们需要更多的科学认知。」
    
    受聘国际原子能机构
    
    1957年在维也纳成立的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目的是督察、协调和处理国际核问题以及推行原子能和平利用的研究与发展,中国正式成为其成员国是1984年。1985年,该机构邀请中国派一名成就卓着的科学家,参与总干事布利克斯的科学顾问班子。
    
    当时中国向IAEA推荐3位着名科学家人选,陈子元是其中之一,得知自己被推荐后,他并未太放在心上,因为其他两名获推荐者也都是声名卓着的科学家。最终这个重担落在陈子元身上,就这样,在他61岁那年,走进了国际原子能机构的讲坛,以中国核农学家的身份,在核农学领域向世界发出中国的声音。
    
    迄今,陈子元领衔编着了《核技术及其在农业科学中的应用》、《中国核农学》、《陈子元核农学论文选集》等8部专着,在国内外学术界引起较大影响。其中《核技术及其在农业科学中的应用》当时被评为「20世纪80年代中国核农学领域中内容最为丰富的专着」。
    
    人站高地易攀科学高峰
    
    陈子元能持续旺盛工作状态,与其心态分不开,为人和蔼的他常说,要保持平衡,平凡一些就能保持好的工作状态。陈子元就是这样一步一个脚印,以平凡心态,走进世界核能利用领域。
    
    浙江大学曾在本部盖了一幢「院士楼」,每户180平米,让陈子元也搬过去,他却一直没动,他说离开家太远,每天来回核农所不方便。「院士是不退休的,我除了每天到这里看些材料和到核农所实验室外,空余时的爱好就是读书,查阅资料和年轻人接触聊天,启发新思维。」
    
    从1981年起,陈子元先后招收生物物理学科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他生性严谨,无论自己多忙也决不敷衍了事、误人子弟,基本上一年只带一名研究生,悉心指导教研。迄今为止,他已带过4名硕士生,8名博士生。
    
    陈子元是个感情深厚且恋旧的人,他年轻时爱好摄影,各个时期的照片他都珍藏。岁月无声,许多年来他的休息日都是在实验室里、学术会议或是出国途中度过,翻开悉心珍藏的相册,竟然可以看到1946年的全家福以及与夫人李秀珍1947年的结婚照,年轻的他英姿勃勃,更愈觉今日陈子元朴素直白、言辞不多、充满睿智的人格魅力。
    
    在《院士思维》中,陈子元这样写道:「我在做学问上从不吝啬花笨工夫。」
    
    浙江农业大学图书管理员说过,馆里有关核农学的新书、杂志的借阅登记卡上第一个名字总是「陈子元」……
    
    「我对世界上各种最新的有关本学科的研究成果十分清楚,从而使研究工作始终处于学科发展前沿。打个比喻说,珠穆朗玛峰高8000多米,似乎高不可攀,可是真正到了山脚下,就会发现没有想像那么高。为什么?因为此时站的地平面就有4000多米高。做学问也一样,基础厚,起点高,攀登所谓的科学高峰也就不难了。」陈子元如是说。
    
    陈子元简历
    
    1924年10月:生于上海,祖籍浙江鄞县。
    
    1944年:毕业于上海大夏大学化学系。
    
    1958年:创建中国高等农业院校中第一个放射性同位素实验室。
    
    60年代起:主持合成15种有机砷、有机氯、有机磷和有机氮等同位素标记农药,为农药残留及环保研究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先后获得国家和部省级十余项奖励。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职务
    
    历任上海大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农学院助教、讲师、副教授和浙江农业大学教授、副校长、校长;中国原子能农学会理事长,中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协会副理事长。现任农业部核农学重点实验室主任、浙江大学农学院教授。
    
    本报驻浙江记者 茅建兴 2005-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