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分类新闻  求是学人

王昭良:热情和能力成就事业

发布时间:2005-11-23来源:作者:7418


    已过而立之年的王昭良大学毕业8年后才开始创业,创业之前,他有过3份工作,如果一份工作不能提供理想的环境,不能将个人价值发挥到极致,他就选择离开。
    
    最终,王昭良决定自己创业,把以前自己渴望的工作环境做成软件,创造更有效的管理模式,让透明的、可控制的工作环境可以复制。
    
    兴趣的力量
    
    王昭良中学时代就对计算机颇感兴趣,上大学时却没能如愿进入计算机系,而是被浙江大学制冷设备与低温技术专业录取。但是,毕业时王昭良拿出的毕业设计却和自己的专业打了个“擦边球”:制冷设备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主要内容还是有关计算机程序。
    
    尽管没有系统地学习计算机,但是王昭良相信自己在计算机方面的天赋。在大学的最后时光,他看书、写程序,每天工作16个小时,只有上午睡上四五个小时。王昭良说这是兴趣的力量。
    
    整个大四就在这样的状态下过去了,同学们都忙着找工作,王昭良却连简历都没做。到了不得不考虑工作的时候,王昭良才走进了学校办的人才交流会,把惟一的一份简历投到了济南某机床厂模床研究所,双方一拍即合。王昭良说,当时他的要求很简单:能和计算机打交道就行。
    
    王昭良用“清贫、轻松、吸收”来形容那段时光。在研究所一年半,王昭良的工资一直是每月300多元,而那些去了空调企业的大学同学的工资一般都有2000多。“我当时就想一个月的工资能买台彩电该多好啊!”
    
    就在这段清贫的日子里,王昭良拿到了高级程序员证书,成了电脑工程师,对此,王昭良非常自豪:“大学计算机系毕业出来也就是助理工程师,工作3年以后才能是工程师,我一年半就实现了。”
    
    慢慢地,王昭良发现研究所的国营气氛和自己的书生气越来越矛盾。他感到:想要更大的发展,必须离开。
    
    要做就做到最好
    
    1997年1月,王昭良加入了济南某电子公司,并一路伴随它的发展壮大,他的技术水平也是在这时提高的。
    
    王昭良一路从硬件维护做到软件设计,但是他发现,在这个团队里,他的设想仍然不能实现。他认为做一个项目要从整体着眼,强调团队协作,而他的团队却只有“分工”,没有“协作”。“比如做一张桌子,我们当时的情况是没有事先设计,直接分下去做,你做桌面我做桌腿,再东拼西凑,这样做出来的东西能好吗?”1998年5月,王昭良毅然提出辞职:“要做就要做到最好,要么干脆辞职。”
    
    老板决定给这个颇有想法的年轻人一次机会,把6000多万元的河北移动项目交给了王昭良,使他有了亲身接触项目管理、按自己想法运作的机会。
    
    王昭良把大量的时间放到了前期的设计上,1个月的设计期被延长到3个月,同事和老板都着急了,但王昭良坚持自己的原则,一定要把前期工作做充分。磨刀不误砍柴功,最后,王昭良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并且积累了实战经验。
    
    王昭良还发现,公司每承接一个项目,都要重新开发一次,成本很大,于是,他计划着运用国际上最新的技术,做一套灵活的、可重复使用的软件开发平台。而他所在的公司显然不可能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和时间来研究这个项目,所以,虽然老板给了他很多发挥的机会,但为了自己的理想,王昭良又一次选择了离开。
    
    接下来的一份工作让王昭良收获最大的是结识了5位志同道合的朋友。2003年7月,他和这5个同事从公司独立出来,组建了新的公司,王昭良终于开始了他憧憬多年的创业之路。
    
    复制环境 粘贴梦想
    
    公司成立后,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就是资金。王昭良拿出了20多万元的积蓄,加上20万元银行贷款,维持公司的前期运作。“大家对我都很支持,想办法帮我省钱,当时工资只发一半,另一半以入股的形式投资到公司里。大家有共同的理想,相信公司一定会发展好,所以才能‘共苦’。”
    
    事实上,公司从头做起,最少也要上百万的资金投入,但由于王昭良他们都有丰富的软件开发经验,凭着以往的积累,一下子就节省了几十万。
    
    虽然已在职场打拼了8年,但王昭良的热情未减,他没有忘记以前设想的“可重复使用”的软件平台:“这个平台一旦做成了,以后的软件开发就可以在它的基础上进行,在这样一个稳定的平台上做出的软件,不仅质量上有保证,在价格上也有优势,因为开发成本低。”
    
    只要坚持梦想,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王昭良从一开始就要求开发的软件平台一定要选择新、精、尖的技术,这样可能开始阶段的投入很大,但是从长久来看是省钱的。另外,他认为“难”就是机会,不难的东西别人也做得出来。
    
    2004年9月,公司开发的“面向电信行业应用软件开发平台”获得了科技部颁发的20万元“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这是极大的鼓励,王昭良相信自己能做得更好。
    
    目前,他们的“协同业务平台”已经搭建完成,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出了针对创业中心管理的软件;同时,他们的主推产品———企业管理系统软件也已基本完成,正在做推向市场前的最后准备。
    
    王昭良认为,热情和能力在创业中必不可少,两者结合才能实现最大的价值。要想让热情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工作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创造一种人性化的、透明的工作环境,并把这种工作环境通过自己的软件复制下去,成了王昭良所追求的事业。
    
    现在,王昭良正在朝着梦想一步步迈进,尽管困难不少,但他相信,热情和能力可以帮他应对一切挑战。
    
    《人民日报-华东新闻》 (2005年11月22日 第三版) 裴现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