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分类新闻  求是学人

姚先国:老板,做周扒皮还是盖茨

发布时间:2005-12-06来源:作者:8787


    劳资关系近些年来已经成为热点问题,劳动者权益受到侵犯的事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劳资关系这个词,上世纪50年代我国还在用,那时候公私合营、三大改造还没有完成。在后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不用了。现在,这个词又重新出现在我们面前,而且很可能像恩格斯讲的,劳资关系将成为现代社会关系的轴心。
    
    构建和谐社会要解决的问题
      
    转变发展模式、构建和谐社会,要解决三大矛盾:人和自然的矛盾;人与人的利益矛盾;国与国的矛盾。其中最根本的是要解决国内人与人之间的利益矛盾,把国内的事情办好了,国际上多大的压力都能够顶住。环境、资源等自然环境问题背后的机制,也牵涉到人的利益问题。所以,利益矛盾的正确处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而这个利益矛盾将越来越体现在劳资关系上面,这是关系现代化建设成功与否的根本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所有制结构大幅调整,劳资矛盾随之出现并不断加剧。在浙江,民营经济已经占到76%左右,国有经济本身也在不断改革。所以劳资关系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国营企业改制,职工转换身份;另一个就是民营经济兴起,雇佣制度普遍实施。
    
    在国有经济中,大家知道,过去讲劳动者是国家的主人,是企业的主人。现在主人的权利似乎变了,一些人下岗了,国有企业的成分在向混合所有制转变,还有一些国有企业被卖掉了,劳资关系随着雇佣制度的产生而改变了。民营经济,特别是个体私营经济和外商投资经济在不断壮大,劳资矛盾在民营经济中自然产生并且尖锐化。
    
    劳动者利益受损的主要表现
      
    劳资冲突,就其内容来说,主要集中在福利保障、合同、报酬上。
    
    首先是劳动者的利益受损,工资被克扣、拖欠。我的学生在调查中发现,有的工厂不但工资很低,而且不发工资,发给工人的是厂里商店买东西用的券,而且商店里的东西比外面还要贵。这就是克扣工资的一种。全国拖欠工资1000多亿(一说为3000多亿),其中70%在建筑业。另外还有一些企业,连工人上厕所的时间也要限定,给工人每人每月发一张卡,规定不能超过卡标定的时间,算起来平均工人每次上厕所的时间只有2.5分钟,超过时间要扣工资。按规定,不管是合同工还是临时工,用人单位都应该给工人买保险。但社会保险的比例很低。许多项目的覆盖率只有50%左右。
    
    其次是劳动者的权利受限,这主要体现在劳动合同的签订与执行上。劳动合同签订率低,中央电视台曾经曝光,温州一个生产矿石产品的公司,很多工人得了矽肺病。追究责任时,老板死不承认,来逃避责任。问工人为什么当初不签合同,工人说,老板听说你要签合同就不让你干了。这样,没有合同就失去了很多应有的保障。
    
    还有就是人身受到侵害,就是劳动安全、生命安全问题。矿难频繁,工伤事故多,最近大家看到这方面的报道已经很多了。
      
    劳资冲突产生的后果
      
    劳资冲突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我们中国有几个难点:一个是劳资冲突,如果没有好的处理机制,就会愈演愈烈;第二是失地农民,全国的失地农民4000万左右,农民失去土地,没有生活来源,又没有技术和知识,会成为社会隐患;第三就是金融不良资产。
    
    劳资冲突的后果,首先是降低了劳动生产率,造成经济损失。企业在劳资矛盾中停工停产,甚至发生暴力事件造成人身伤害,增加了社会成本,影响了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从宏观上看,都是一种损失。第二,扩大收入差距,影响正常消费。从经济循环理论看,会妨碍经济长期稳定发展。这个问题目前还没有引起社会的重视。浙江收入分配有两大问题,一是差距过大,二是居民在社会GDP这个大蛋糕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小。改革开放初期,居民收入总额占58%,到1995年有43%,2004年则降到34%。老百姓实际所得相对越来越少,这样会导致需求下降,消费不足。从市场经济长期的特点看,需求具有根本性,否则就会发生生产过剩的危机。我们读书时教科书有这样一个故事,说在英国,工人的家里冬天没有生火炉。孩子问爸爸为什么不生火炉,爸爸说因为没有钱买煤。为什么没有钱呢,因为爸爸失业了。为什么失业了呢,因为工厂里的煤卖不掉。为什么卖不掉呢,是因为煤太多了。
    
    为什么出现“民工荒”
      
    农民到城市来打工,但权益受损,农民就不敢来了,城市出现“民工荒”问题。在珠三角地区,有人做过调查,10多年来,工人的工资没有涨,城市出现了“民工荒”问题。“民工荒”并不是农民傻,城里有就业机会还不来?而是他们算过账,在城里打工赚的钱还不够养活自己。我问过一个湖南的农民,他说:“到你们杭州打工,一个月800元钱还不如我在湖南一个月赚400元钱。你们的生活费用太高。”现在,珠三角、长三角、福建都出现“民工荒”,是非常发人深思的。我们是一个劳动力无限供给的国家,出现“民工荒”,就是我们的体制出现了问题。如果因为劳资冲突出现了社会动荡、社会仇富心理,哪怕你钱多,生活也要整天提心吊胆,没有幸福感。
    
    我不久前刚从拉美访问回来,现在我们都在说“拉美现象”,就是这个情况。总领事馆的官员讲,圣保罗是世界上犯罪率最高、最不安全的城市。今年,我国总领事馆被抢了两次。一次是罪犯潜入总领事馆,打伤工作人员并把他们关到地下室进行抢劫;还有一次,总领事坐在插着国旗的车子出门,等红绿灯的时候,一个小青年拿着枪来抢劫。今年,圣保罗全市有13座居民楼被洗劫。为什么,就是那里贫富差距太大,社会矛盾太尖锐。里约热内卢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城市,但他们的贫民窟人口有30多万。
    
    包工头为什么也跳楼
      
    最后讲讲中国民营经济的特殊性。一提到老板拖欠工人工资,我们就想到老板不好,黑心,不顾工人死活。实际上没这么简单,强资本弱劳动对一般情况是成立,但要加一个限定,对民营经济来说,是相对的强资本和绝对的弱劳动的关系。
    
    为什么是相对强资本呢?因为我们的民营经济是在夹缝里面成长起来的,他们相对于国有经济说,起步晚,实力弱;相对于外国资本,在竞争实力上是弱者;相对于政府管制来说,也是弱者。但他们还要生存发展,有些企业家就像鲁迅先生说的“孱头”一样,“抽刀向更弱者”,开始打工人的主意,想方设法压榨工人。这就好像小朋友打架,打不过人家就一边跑一边说:“你等着你等着,我去打你妹妹!”他们是相对的弱者,但欺负更弱者。报道中,我们看到,民工为了讨到工资有以跳楼相威胁的,可也有包工头跳楼的。有的包工头拖欠民工的工资,民工来找他要,不是他不想给,而是别人拖欠他的——建设单位欠他。而建设单位又说是业主拖欠了他。这种连锁的关系,是个复杂的系统问题。我认为,这些问题还是要放在市场化过程中,经济转型过程中看待、分析和处理。这样我们解决方案的制定才会符合实际情况。
    
    劳动者地位的决定因素
      
    我们现在维护劳动者权益实际存在各种不同思路。一些人把它当作社会问题看,有一些人从生产资料所有权角度来维护劳动者地位,认为劳动者入股就能解决问题了。还有的从保护弱势群体这种伦理道德方面来研究。我认为要从人力资本产权的保护、产权的实现的角度来维护劳动者权益。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但美国对劳工问题处理不是从平等、自由的理念,而是把劳动者视作是人力资本的所有者,把劳动者作为所有者来保护。这一点很值得我们深思。里根总统的经济顾问乔治·吉尔德写过一本《财富与贫困》,书里充分讲了这个意思。美国真正的财富在哪里?真正的力量在哪里?就在美国人民。而劳动力保护是保护资源,是产权问题,是国家振兴的源泉所在。既然劳动者是人力资源的所有者,那他的权利就可以分两部分,其中一个就是人力资本的多少。拥有的知识、技能越多,说明你越具有不可替代性,人力资本的权利就大。
    
    我个人观点是,放眼历史长河,应该是人力资本更重要。劳动者要提高权益,一方面要求政府加强劳动者权益的保护制度,更主要的是提高自身能力,加强人力资本投资。而人力资本投资可以从提高技能水平,增强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力;掌握法律知识,增强维权能力;提高组织程度,增强集体谈判能力三方面入手,加强劳动者能力建设。这样,构建和谐社会的思路就比较清晰了,维护人力资本权益有两大任务,一方面是劳动者保护的制度建设;另一方面是劳动者自身的能力建设。
    
    做个有大聪明的老板
      
    企业老板也有三大方面需要转变:观念、竞争战略、管理方式。
    
    第一是观念的更新。企业老板与打工者之间到底对抗还是和谐?是树敌还是交友?以前都是低成本竞争,低价的土地、低价的劳动力。现在我们的竞争模式正在转变,正在走向高效竞争。因此,在竞争战略上,企业家应该关注绝对劳动成本和相对劳动成本的问题。我们工人的工资比美国要差二、三十倍,可每个产品的工资含量只比他们高30%。韩国工人的工资高我们十一、二倍,但其产品的工资含量相当于我们的0.86,就是比我们的成本还低。现在的问题是物耗成本比较高,人力成本低,原材料、机器的利用率低。还有的是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比如,对劳动者保护的投入。机器的保护装置可能只要几百元钱,老板为了省钱不装,把工人的手指头轧掉了,就要赔几万元钱。这样只会算小账,不会算大账,就好像是“有钱买棺材,没钱买药吃”。具有大聪明的老板,是应该把精力放在提升管理水平、提升创新能力上,那才是真正的搞好企业的方法。
    
    在管理模式上,人力资本需要的不是压榨而是激励。现在用鞭打的方式管理已经不起作用,员工需要激励才能有工作的热情。这里有一个效率工资制度的问题。打个比方,就是企业老板要做周扒皮还是比尔·盖茨。周扒皮用我们今天的眼光看,不仅坏,而且还很愚蠢,他无非是行使监督,半夜学鸡叫,自己也很辛苦,而这种监督不能持续,是低效、无效的管理方式;比尔·盖茨自己是人力资本,有发明,而且对手下有激励,他对社会的回馈已经有104亿美金。我觉得企业家都应该有这样高屋建瓴的思考模式,主动实现劳资两方的双赢和两利。
    
    社会的和谐关键在于劳资关系的和谐。只有真正从保障劳动者的权益出发,创造劳动者保护的制度环境,加强劳动者自身的能力建设,才能真正“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本报记者 陈骥 本报通讯员 王蕊整理 200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