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利用到杭州参加流体传动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年会的机会,特地挤出时间来到求是村,看望昔日的老师和领导,把新年的祝福送进老师家门。
83岁高龄的浙大老教授胡大纮是一位在自然科学领域研究了一辈子机械传动的学者,也是路院长当年求学浙大时,对他成长起很大作用的老师。路甬祥说,中国科学时报社出版的《科学新闻》每期他都给胡老寄,而胡老每期都一文不漏地读,然后把自己的“读后感”写信告诉他。一本七万字的杂志,胡老的评语涉及文章质量和编辑质量、作者观点,甚至标点符号的错误也不会漏,他是我们最认真的审读员。
在胡老的床边,伸手可及处摆放的是一本北大教授熊十力的《佛教名相通释》,另一本是李泽厚的新著。他与客人们的谈话围绕着哲学展开,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到今天中青年知识分子的思想文化体系,所涉极深。但吴老自谦地说,我已经老了,谈的这些,只是思考,说不上研究。胡老喜欢读书,路甬祥自然是知之甚深。离别前,他从公文包中取出一本W·C 丹皮尔所著的《科学史及其哲学和宗教的关系》送给老师,说“知道您老喜欢读书,带了一本书送给您,请告诉我们您的观点,重点不在佛教,在科学史与哲学”。胡老高兴地应诺了这个“新课题”。
在当天拜会师门之前,路甬祥在浙大校长潘云鹤、党委副书记陈子辰等陪同下,还登门看望了浙大原党委书记黄固、梁树德,浙大老校长韩祯祥院士,与当年的老领导、老同事共话高教改革,其乐融融。
路甬祥最先来到黄老家,问候了黄老的生活起居,听到黄老爽朗的笑声,握着老人有力的手,路甬祥非常高兴。上世纪80年代初,黄老时任浙江大学党委书记,改革开放初期,百废待兴,黄老是中国高等教育复兴和浙大新时期发展的见证人。在黄老家,路甬祥与陪同他一起拜会老领导的浙江大学校长潘云鹤、党委副书记陈子辰与黄老一起聊起了近年来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离开黄老家,路甬祥又分别登门拜会了老校长韩祯祥院士和当年的老搭档、浙大老党委书记梁树德。与昔时老友重聚,话题离不开国家科学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人才的培养,更离不开浙大教育改革试点岁月的回顾。近几年,已经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的梁树德接受临省一所省重点大学的邀请,帮助制定发展规划,依然工作在高等教育战线。他很有体会地说,一所高校,要想发展,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是关键。路甬祥说,考核的指标需要不断地完善,鼓励青年人上进、鼓励发展是根本原则。考核体现了公平公正、体现了时效,没有考核,缺乏依据,就只能凭感觉做事。他谈到,中科院建立的考核体系在不断的调整之后,考核指标从论文要求上升到成果的质量要求,通过这个评价体系,不断地有青年人脱颖而出。他说,这就是我们国家的新生力量。我们只有脚踏实地地坚持下去,在努力为国家服务的同时,提高我们的水平,提高学校的效益,在发展中,人们的理念和目标就会越来越一致。在与科学院院士韩祯祥家,科学院院长与院士之间的谈话更直接地围绕院士评价体系展开,对院士的道德评价、院士评选制度的进一步完善、院士年轻化和终身制的关系及利弊等等,路甬祥院长握着韩祯祥院士的手直言不讳地对说,有什么想法和建议,给我写信,听到有什么批评意见,也请一定告诉我。
握手言别之际,路甬祥对潘云鹤说,看到几位老同志身位健康,心情舒畅,我非常高兴。
路甬祥说,在全国高等教育结构调整过程中,浙江大学是经过合并调整的高校中发展得最好的学校之一。他强调,高等学校的发展不能看重一时的起落,一定要脚踏实地、坚持不懈、扎扎实实地往前走。浙大要有重点地发展自己的优势学科,办出自己的世界一流的强势学科。
(欣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