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媒体浙大

竺可桢日记首次以全貌呈现

发布时间:2006-02-28来源:作者:2827


    继2004年《竺可桢全集》第1-4卷出版面世后,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近日又将推出该全集的第5-7卷。这套《全集》拟出20卷,第1-4卷以时间为序收录了竺可桢从1916到1973年已刊或未刊的中文著述,包括学术论文、大学讲义、科普文章、演讲词、工作报告、思想自传、信函、题词、序跋、诗作等;第5卷是竺可桢的外文著述;第6-19卷是竺可桢从1936到1974年的日记,约1000万字;第20卷为补编、年表和人名索引。各卷都附有许多珍贵的历史照片。
    
    竺可桢早年在哈佛大学读书时就开始记日记,由于意外和战乱,现存的日记从1936年开始,一直到1974年2月6日——他去世的前一天,整整38年,几乎没有间断。上世纪八十年代人民出版社和科学出版社推出的五册《竺可桢日记》,虽然只占日记总量的三分之一,也曾引起学术界内外的广泛关注。由于当时历史条件和认识上的局限,许多有价值的日记内容都未能录选。十四卷的《竺可桢日记》,将本着“求全”、“存真”的原则,完整地展现竺可桢学术、思想和生平活动的全貌。
    
    竺可桢日记涉及的内容非常广博,对气象、物候的关注与记录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更多的笔墨在于“记述”与“评论”——日常的工作、生活,与社会各界人士的往来,旅游或考察时的所见所闻等等。笔者在《竺可桢全集》主编樊洪业研究员处有幸看到了他正在批阅的竺老的日记手稿,密密麻麻的蝇头小楷之外,边缘的空白处都写得满满的,诸如收到某人来信、接待来访、给某人去函等等,虽然记述的是貌似琐细的事情,却是最原始的生动史料。
    
    据樊先生介绍,竺老每到一个地方都喜欢读地方志,以及文人作品中对此地的记载,并记录下自己所见的物候、人文特色。这些记载对竺老的科学研究有很大帮助,譬如为他完成经典之作《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樊先生说:“在这38年的日记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一个更真实、更丰满的竺可桢,也可以发现一个更真实、更丰满的社会,一段更真实、更丰满的历史。1936——1949年竺可桢担任浙大校长的十三年间的日记,不但是浙大的一段珍贵校史,也是一位文化精英对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的真实记录。”
    
     蔡凌华 :2006.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