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分类新闻  求是学人

理念创新是自主创新的灵活表现

访《未来世界的100种变化》译者刘百宁

发布时间:2006-04-07来源:作者:23126


    随着电子器件的微型化,人们可以把微处理器、传感器和无线通讯技术集成应用在日常生活和周围环境中,从而开发出智能住宅、智能汽车、智能街道等一系列环境智能系统。
      
    未来的电视机和计算机屏幕将比现在的液晶屏幕还要薄,就像一张塑料玻璃纸,这种被称为有机发光二极管的显示器不需要背景照明,耗电少,几乎从任何角度都可以显示完美的图像。
    
    到2010年,人们使用的计算机将不需要键盘、鼠标或触摸屏,专家将开发出人脑与计算机的接口,它能反应出大脑中闪现的念头,并将其转化为计算机能理解的信号。
    
    “出污泥而不染”,这是莲花的特性,虽然莲花叶上也可能有灰尘、细菌,但碰到雨水,雨滴就能把灰尘带走。这种称为“自我洁净”的莲花效应正孕育着新材料技术的重大革命。
    
    这就是《未来世界的100种变化》一书中描述的几个片段。
    
    在“2004德国技术年”之际,由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主席布林格教授主编,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西门子公司等众多专家参与编写的这本书,不仅是对未来技术发展及其应用的科学预测,而且对科技自主创新和企业新产品开发具有非常实际的意义。书中描述的100种创新大趋势,涉及到先进制造、新材料、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新能源的最前沿领域,对从事技术创新的决策者和工程人员来说极具启发性。
    
    为此,记者采访了该书中译本的策划者及主要译者刘百宁博士。
    
    旅居德国已22年的刘百宁,曾在柏林技术大学获得工程博士学位,并在光纤技术和固体激光领域研究颇丰。获得博士学位后,他被德国激光分析系统有限公司聘为产品经理,负责欧亚市场开发。同时,他还是柏林技术大学的兼职研究员。2004年,刘百宁成立了自己的“百宁咨询公司”,开始从事高新技术的政策和技术咨询。
    
    从一个激光技术专家转为技术咨询专家,从与物打交道转为与人打交道,他的人生经历的转折,正是基于他对中国科技创新认识的变化。
    
    1990年,为促进中德学术交流,更好地为祖国现代化建设服务,刘百宁与一批学有所成的留德华人学者成立了留德中国物理学者学会。这些热情洋溢的海外年轻学子,非常希望把自己在国外学到的知识贡献给祖国。他们中的不少人回国后,带回了一些项目,但实施效果却并不理想。
    
    刘百宁认为,虽然其中的原因有很多,但最重要的原因是中德之间缺乏在科技政策、科技管理体制方面的理解和认同。一些看似简单的事,在不同的科技体制下就变得复杂起来,尤其中德双方中小企业的合作非常困难,也很少有人牵线搭桥。正是基于对这种状况的认识,曾担任留德中国物理学者学会主席的刘百宁毅然决定成立自己的咨询公司,专为中德中小企业架起科技合作的桥梁。
    
    刘百宁认为,国内并不缺乏优秀技术人才,关键是如何更好地发挥这些优秀人才的特长,使他们能摆脱烦杂事务,激发创新灵感,能及时看到世界科技发展的大趋势。这正是刘百宁极力推荐《未来世界的100种变化》这本书,并策划将其翻译成中文,供广大科学工作者参考的目的。在与记者交流中,他多次提到,“理念创新是自主创新的灵活表现”。理念在英语或德语里,既有“观念”的含义,更多的是“主意”、“点子”的意思。刘百宁称,这本书就是提供了许多“金点子”,有了好点子,才能有好的规划,好的政策,好的结果。这本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译本,得到了中科院院长路甬祥的赞赏和题词。
    
    创办技术咨询公司经常是吃力不讨好,甚至被称为“为他人做嫁衣裳”。但对已过不惑之年的刘百宁来说,他的态度很明确———“一不图名,二不图利。”他说:“我的母校浙江大学培养了我如何做人,德国柏林技术大学培养了我如何做事,我只是想实实在在为国家做点事,为中德科技合作尽一份力量。”
    
    本报驻德国记者顾钢(本报柏林4月2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