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8日,浙江大学研究生挂职锻炼十周年研讨会暨2005年度总结表彰会在玉泉校区邵科馆举行,与会代表围绕探索实践教育新途径、新方法,实现研究生“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培养目标进行了探讨。学生代表谢艳平说:“通过挂职锻炼,亲临感受了乡村生活和农庄主人艰辛的创业史,增强了社会适应能力,提高了思想觉悟,锻炼了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毅力,培养了自信心。”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1995年,浙大在全国高校中首创研究生挂职锻炼制度。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主要利用暑假,结合自己的专业特点到地县、乡镇或企业挂职,担任乡镇长助理、局长助理、总经理助理、科技顾问等职务,涉及调研、规划、研发、培训和翻译等广泛领域。2001年以来,地方的岗位需求和研究生的参与热情一直保持两旺的势头,浙大研究生挂职锻炼基地几乎遍布浙江全省,动态保持在20个左右,每年选派规模为200人以上。从2005年起,浙大将挂职锻炼列入研究生培养计划,为参加挂职得研究生开设《社会调查》和《科技服务》两门选修课。据了解,十年来,浙大参加研究生挂职锻炼的研究生达1400余人。
陶淘2004年挂职于椒江椒光集团公司,经过两个月的努力,完成了清洁机器人的项目设计方案。该集团董事会研究后,决定投资100万元,进行清洁机器人项目开发,考虑到浙江大学的技术优势,公司又决定与浙江大学合作进行产品开发,双方达成了合作协议;在临安市科学技术局挂职的易振宁等人在半个月内足迹遍布临安的多个乡镇,获得了第一手的资料,并根据掌握的调研资料与自身的知识,完成了《临安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初稿,局领导看后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挂职于建德新安江酒业有限公司的李凡是旅游管理专业的研究生,通过前期的充分准备和详细的公司内部外部调查,她完成了两万多字的营销策划,为新安江酒业有限公司走出困境,以更好的营销策略面对市场做出了贡献,受到企业老总的高度赞赏。
教育部思政司司长杨振斌出席会议并讲话。他认为,浙大所推行的产学研合作的模式对提高研究生综合素质、推动高学历人才就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他指出,大学生下基层锻炼,要克服天之骄子的观念,培养群众观点、劳动观点和平民意识。大学生自主创业要开拓视野,要到最需要大学生的基层岗位发挥作用。
会上,2个省级社会实践基地、2个省级优秀团队和3位省级优秀个人及6个校级先进基地、6个校级先进集体受表彰。
浙大党委常务副书记陈子辰、副校长来茂德出席会议并为获奖代表颁奖,浙大有关部门负责人及28个基地单位领导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校党委副书记叶高翔主持。
(涵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