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媒体浙大

大学新生报到是否需要“亲友团”

发布时间:2006-09-03来源:作者:4410


    新闻
    
    《人民日报》:数千新生入学,上万家长陪伴
    
    8月30日至31日,浙江大学2006级新生开始报到。据了解,今年共有5991名本科新生入住紫金港校区,但却有上万名家长陪同前往报到。
    
    声音
    
    《浙江日报》:到底是谁离不开谁?
    
    眼下,正是大学新生报到的时候。新生周围父母亲戚成群护送的现象已司空见惯。其实,“要不要送新生入学”这个问题的背后,隐藏着另一个问题:一个家庭在孩子进入大学之后会有什么样的亲子关系、家庭关系。
    
    大部分家长认为,孩子平时较少出门,一个人到离家较远的地方去上大学,路途较远,身上的财物较多,客流量又较大,有时还需转车,形成了较大的安全隐患。所以父母为了减少担心,还是愿意陪伴孩子去上大学。
    
    还有一种理由其实埋在心里,在目前的婚姻和家庭模式中,父母对子女的依赖在与日俱增。一旦面对分离,他们会惶恐和不安,送上一程,也是本能地将这种分离往后移。相当比例的家长放弃工作或不惜夫妻分居跟随孩子陪读,从一个城市陪到另一个城市,从国内陪到国外。离开孩子,无法独立的反而是家长。
    
    这种从护送孩子上学到跟随孩子陪读,揭示的已经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子女独立生活能力太弱,而是许多家庭基础的脆弱性,唯一的孩子成了家长的精神支柱和所有希望。所以,送孩子上学,与其说是满足孩子的要求,不如说是满足家长自己的焦虑心理,只是家长面子上挂不住,不愿说出这个理由罢了。
    
    《今日早报》:为何开学热闹毕业冷清
    
    “每年大学新生报到,‘亲友团’如影随形,校园好不热闹,可到了大学生毕业典礼,我们的家长,又有多少来参加孩子的毕业典礼?”一名未透露姓名的高校教师说,“我们的家长,是否过于关注孩子‘进’大学,而忽视孩子‘出’大学了?”
    
    这名教师表示,在外国的高校,“亲友团”现象正好与中国高校相反,“每当高校举行毕业典礼时,整条街都会张灯结彩,毕业典礼上家长座无虚席,学生们以家长出席自己的毕业典礼为荣,商家都趁着这个时刻迎来他们的旺季。”
    
    “而在中国,‘考上大学’的意义远大于‘大学毕业’,从孩子生下来那一刻,考大学便成为孩子、家长为之奋斗的一个重大目标,‘亲友团’陪同孩子报到,这不仅是因为他们过分关爱孩子,更因为家人的快乐也终于在这一刻得到了释放,期望终于得到一个支点,所以陪孩子报到,累一点,苦一点,家长都不在乎。”这名老师表示,但是很多家长都没考虑孩子入校后会遇到的问题,诸如是否适应生活、角色、学习习惯、人生观的转变等等。
    
    浙江在线:为允许家长住学生宿舍叫好
    
    浙江大学2006级新生日前正式报到,为方便陪送家长住宿,浙大今年首次允许家长住在自己孩子宿舍里。新生报到期间,爸爸可以住在儿子宿舍里,而妈妈则可以住女儿宿舍里。
    
    让家长在孩子宿舍里住一夜,不但对那些为了省钱连招待所也不舍得住的家长来说是大好事,即便对有钱可以住宾馆的家长来说,又何尝不是好事。让家长住在自己孩子宿舍里,其实已远不只是省几个钞票的事。把孩子送到学校,也许明天天一亮家长就要踏上归程,那么和孩子在一张床上挤一夜,这对许多家长而言,不仅是眼前的欣慰,或许更是可以留下一辈子的美好记亿。
    
    不准家长留宿孩子宿舍,这几乎是所有大学的规定。不能说这个规定不合情理,但至少像浙大这样做更合情理。让家长留宿孩子宿舍,并不会给管理带来多大的麻烦,更不会是天大的难题。相反,允许新生家长住自己孩子宿舍,体现的是一种人性化的关怀和善解人意的温馨,体现的是一种“大学之大”——大学该有的博大情怀。
    
    新浪网:应视家庭条件而定
    
    每年高校开学期间,都是人满为患。而这里指的“人”不是指学生,而是陪送的家长,送新生的车辆挤满了校园,而校内的招待所更是“一房难求”,给高校的管理带来了一定的不便。呼吁家长们能够真正地对孩子放开手,毕竟,送得了一次,送不了四年,送不了一生。
    
    其实,父母送孩子到学校本身没有什么不对,这种情况不仅在中国有,在国外也有。而且,送孩子到校,并不一定就反映出孩子的自理能力差,父母到校看看又有什么错?关键是现有的条件使得这些父母一时找不到合适的暂住地方,或一些家庭没有那么强的经济实力打出租车在学校和城内的旅馆之间来回跑。此外,我们的观念要改一改了,父母不是为孩子活着的,也要学会善待自己。
    
    2006年9月3日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