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0日,“第三届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科教发展战略论坛”在杭州开幕。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创新文化与创新机制、科技伦理与道德、三种自主创新模式的关联与作用、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培养与使用和面向自主创新的科教政策与管理等主题开展交流与讨论。全国人大常委、中国科学院党组副书记、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理事长方新,中国工程院院士、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倪维斗,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校长杨卫等出席论坛。
杨卫在论坛开幕式上致辞。他说,本次论坛与创新有关,对学校而言,就是要更好地激发创新的活力。他提出,要对现有的以学院或学科为基础的组织架构与以研究问题或研究方向等为基础的组织架构进行分析研究,使学校的组织架构更好地适应创新的要求。在制订政策时,要解决好因为政策的引导而形成的不断向前创新的惯性问题与崇尚学术自由、无约束发展的矛盾。在激励创新活动的政策上,要适应不同学科、不同人群,形成有效的激励。
论坛上,与会专家学者就技术科学的创新功能与强国战略,我国创新能力建设政策,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培养,产学研结合、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开放条件下的自主创新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倪维斗就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要对大学生进行深入的国情教育以树立自主创新的责任感,通过全球化的科技竞争激发他们自主创新的动力,要教导他们遵循科学规律踏踏实实地工作以求自主创新取得实效,要鼓励学生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来提升自主创新的能力。大连理工大学21世纪发展研究中心刘则渊教授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构建技术科学的强国战略。他依据共词网络知识图谱,从核心战略、企业战略、国家战略和全球战略等四个层面探讨了技术科学强国战略的结构和内容。他认为,基于知识活动系统的产学研三螺旋创新模式,是实现技术科学强国战略的有效途径。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所长穆荣平从创新型国家的测度、创新能力的国际比较、创新能力的建设和创新发展的政策选择等方面对我国创新能力建设若干政策问题进行了剖析。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张爱群作为企业代表介绍了吉利集团自主创新的经验。她认为,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就是创新的空间,创新需要胆识和胆量,需要战略眼光,需要坚毅执着,需要脚踏实地,还需要有坚实的基础。
本届论坛由浙江大学科教发展战略中心和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联合举办,来自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以及企业界的150余位专家学者与会。据悉,论坛还将在21日举行分场报告,就创新文化与创新机制/科技伦理与道德,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培养与使用,面向自主创新的科教政策与管理等主题进行交流。
(高楚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