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浙大报道  要闻  要闻

浙大三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开题

发布时间:2009-05-24来源:作者:5557

在农业农村发展过程中,政府应当承担什么样的责任?政府如何才能真正找准调控和引导农业农村发展的着力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科学内涵怎样界定?主体角色如何定位?什么是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5月24日,由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卫龙宝教授主持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国十县百村实证研究”和该院杨万江、顾益康教授主持的“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科学内涵、支撑体系和政策选择研究”,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郁建兴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加强和改善国家对农业农村发展的调控和引导对策研究”同时启动,课题组将用三年的时间,对这些问题进行对策研究,为政府决策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由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任组长的专家组对三个项目进行了论证,并对项目的开展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浙江大学党委书记、文科发展领导小组组长张曦,浙江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胡坚出席论证会启动仪式并致辞。论证会由浙江省社科联党组书记陈荣主持。浙江省农办副主任邵峰,浙江省社科联副主席邵清,浙江大学副校长、文科发展领导小组副组长吴朝晖等出席。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最高层次的科研项目,旨在遴选实力雄厚的队伍,研究意义重大的课题,推出代表国家最高水平、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研究成果。据了解,在2008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招标中,浙江大学共有3个项目获得资助,创浙江大学和浙江省历史最好成绩;同时,三个重大课题以农业、农村和农业政策为中心,将理论研究与实践紧密结合,以期通过典型剖析和实证研究,探索中国特色的农业、农村发展建设路径。
    
     “全国十县百村实证研究”课题将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和理论高度,展开十县百村典型实践的实证研究,探索不同自然社会经济条件下新农村建设典型模式及规律性,从分类推进视角探讨我国新农村建设思路对策。“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科学内涵、支撑体系和政策选择研究”课题将在借鉴世界农业现代化国家高投入高产出模式的基础上,走出世界第4条农业现代化道路——集中体现“大国小农”和满足多功能农业需要的特点的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完成一系列研究目标任务。“加强和改善国家对农业农村发展的调控和引导对策研究”课题研究将在总结归纳国内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从评述我国政府现有的农业农村政策出发,构建一个农业农村发展中政府与市场、社会关系的新分析框架,并从中开展研究,在政府推进农业现代化、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以及改革完善政府体制和农村社会管理体制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胡坚在讲话中指出,当前我省农业基础仍比较薄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的状况还未完全改观,我们急需在理论基础上有创新性的突破,以思想理论的突破带动政府决策、建设实践的创新,从而推动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此次浙江大学承担的三个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突出对策研究,重在务实管用,将理论研究同指导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他表示,省委宣传部和省社科联将全力支持浙江大学开展研究,为课题组的科研、实践提供相应的便利条件。同时,还将全面跟踪三个项目的开展,积极采纳课题组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为课题组提供广阔的实践空间。
    
    张曦在致辞中指出,服务“三农”、服务新农村建设,不仅是大学应尽的义务,也是学校加快发展、创建一流的难得机遇。此次浙江大学获得三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是学校回应时代需求的一个有力举措,也是服务社会的一个良好契机。三个项目的顺利开展,将进一步发挥学校综合科研的优势,加快完成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历史使命,为国家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大力办好农村教育事业、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等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