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专家视点

章启群:关于我国哲学教育的几点思考

发布时间:2010-01-26来源:作者:2158

本人在北大哲学系教书20年,读书学习的时间更长。现在相当多的学生对哲学不感兴趣,甚至厌倦、反感,而且十几年来的高考状元没有一人选择哲学系。面对这种现象,不免感到困惑、震惊和不安。因此不揣浅陋,抛砖引玉,希望引起关注,真正解决这些问题。
    
    哲学教育要回归到“哲学本身”
    
    由于建国以来的极左思潮影响,我国很多学科的教学都出现偏离科学本身的倾向,偏向实用。例如,化学课学习生产肥皂,物理课学装收音机,数学课学会计算账、丈量土地等等。但改革开放以后,都回归了学科本身。包括中文、历史、考古,甚至政治学、经济学都回归到学科本身。然而,哲学教育至今仍然没有完全回归学科本身。
    
    哲学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概括与总结,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关于人类思维的科学,本是一门极为理论化、抽象化的学科。但是,现今的哲学教育实用的色彩太强,没有哲学自身的特征。
    
    恩格斯说:“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哲学本来就是一个纯粹训练理论思维的科学,如果失去这个特点,它就没有任何优势。因为任何具体对象的研究都有专门学科,政治问题有政治学,经济问题有经济学,物理问题有物理学,社会问题有社会学……在这些方面,哲学比不上这些学科。如果让哲学把关注点集中在这些问题上,实际上就消解了哲学。
    
    哲学的纯粹理论思维的训练,不仅仅是培养哲学人才,也有利于各种人才的培养。它有利于科学创造,有利于实际工作中的分析、归纳、总结,等等。反过来,如果没有这样严格的思维训练,可能会影响这些人才的培养。我们科学人才的缺乏,与此不无关系。西方大学的最高博士学位仍然称“哲学博士”(Ph. D)也与此有关。
    
    当然,从根本上说,哲学关注的也是人生、世界、生活,但是,它是用一种哲学的言说方式表达出来的,而不是用政治学的、经济学的、社会学的等等方法表达出来的。
    
    必须尽快吸收当代思想精华
    
    马克思主义思想是当时的时代精华。马克思非常深刻地了解人类当时最先进的社会形态,并洞察其中的根本问题,也深入了解当时人类最先进的科学思想,他的思想正是在此基础上创立的,因此具有巨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但是,马克思于1883年逝世。在马克思逝世后的这100多年,人类社会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今天的世界,与1883年的差距是天壤之别。
    
    因此,这100多年来,人类关于社会发展、关于科学技术有怎样的思考和总结,我们必须要了解。特别是对于那些公认的思想家的思想,我们必须要认真学习、研究、吸收。
    
    在20世纪,严格地说,中国没有出现大的哲学家,没有出现对于20世纪的问题提出举世公认的理论体系。但是,在西方出现了一批公认的哲学家,他们的思想不仅在西方有巨大的影响,在东方世界也有很深刻的影响。
    
    第一,这些哲学家深入研究、讨论了20世纪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并给出了自己的结论,其高度和深度是其他人所无法达到的;第二,他们讨论了20世纪科学新发展所提出的新问题。例如,在量子力学视野中,“物质”是什么?“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如何?他们本人很多就是科学家(例如维也纳学派),这些回答代表着哲学的最新进展。很明显,我们运用马克思哲学中的一些观点和定义是无法解决这些问题的。因此,这些思想家的思想是今天我们时代的思想精华。
    
    如果我们对于这些思想弃之不顾,实际上有“鸵鸟主义”的自大意识。
    
    据我所知,在中国高校中,对于20世纪著名哲学家理论有真正的理解和把握,并开出相关课程的,在“985工程”高校中也不算多,“211工程”高校基本没有相关教员,其他学校就更无从说起了。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科学。因此,不客气地说,我国的大学生,绝大多数的世界观还是19世纪的。
    
    哲学思想与政治观点不能等同
    
    我国早期科学、学术发展受前苏联影响很深,哲学尤甚。主要表现就是把哲学上的学术分歧与政治斗争结合在一起,把每一个哲学家都等同于某个阶级、阶层的代表人物,把每一种哲学观点与某一种社会利益挂钩,实质上把哲学家等同于政治家。
    
    具体的标准就是哲学上的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凡是唯物主义哲学家,就是进步的、革命的思想家,凡是唯心主义哲学家,就是反动的、落后的思想家。更为极端的是,把唯物主义等同于科学,把唯心主义等同于迷信和宗教。这种观念,在中国哲学界,甚至整个知识界乃至全国人民中,产生极大影响,因而贻害至今。
    
    我们知道,按照这个标准,笛卡儿和莱布尼兹都是唯心主义哲学家(笛卡儿连自己的存在都怀疑,莱布尼兹认为构成世界的最基本元素“单子”是有灵魂的),但是,他们却是大科学家。如果把“唯心主义”等同于迷信、宗教,这就很难解释。整个中国哲学史研究,就把哲学研究与农民起义、地主阶级镇压等历史研究纠缠在一起。而好的哲学家一定与人民利益、唯物主义相关,不好的哲学家则相反。
    
    其实,idealism这个词,可以翻译成“唯心主义”,也可以翻译成“观念论”。从哲学上来说,马克思哲学,毛泽东的《实践论》、《矛盾论》也是一种“观念论”,因为他们说的“本质认识”就是一种“概念认识”。Materialism这个词,可以翻译成“唯物主义”,也可翻译成“实利主义”。在西方哲学史上,这两个概念本来没有任何关系,从源头上说不是相互对立的一对。
    
    哲学思想,与政治观点、经济利益不能等同。当然,不否认有些哲学与某些阶级、阶层的利益相关。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但也不能简单地等同,更不能把这个特征当做哲学的基本特征。
    
    《科学时报》 (2010-1-26 B4 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