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浙大报道  现场  现场

浙大附属医院医生在赤水

发布时间:2010-12-24来源:浙大新闻办作者:欣文 周炜6903


    12月23日,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任少波、医学部主任段树民院士、浙大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薛金增等带领的“红色医疗队”来到贵州省赤水市。当车子在赤水市人民医院大门前停下,迎上前来的,除了赤水市人民医院的医生们,还有两位他们的同事——心内科医生夏淑东和骨科医生潘峻,他们是附属第一医院与赤水市人民医院对口支援签约后派驻赤水工作的第一批医生,已经在这里工作了近四个月。潘峻和夏淑东笑着对同事们说,“我们代表赤水人民,欢迎远道而来的浙江大学的客人们。”
    
    
2010年1月16日,附属第一医院与贵州省赤水市人民医院在杭州签下了对口支援协议,2010年3月,附属第一医院在贵州省赤水市人民医院顺利开通网络医疗服务平台。2010年7月中旬,附属一院专门派出干部来到赤水市人民医院,对当地医疗水平进行全面调研,派驻医生来赤水工作,就是这次调研之后附属一院院长郑树森院士的建议。
    
    
远程会诊开通后,至今已会诊5人,远程视频讲座6次。赤水市人民医院也派出了5名医护人员到附属一院进修学习。但这些,都比不上有一个来自先进的大医院的医生直接手把手地带着当地的医生一起工作的作用大。
    
    
潘峻是一位有多年临床工作经历的骨科急诊医生,在赤水四个月,他已名声在外,他高超的关节注射技术,为当地关节炎患者带来了福音。而关节镜手术,以前赤水医院还没有做,近4个月中,他已经做了4例。
    
    
除了手术之外,规范术前检查和术后护理,减少患者的并发症,也是他的工作重点。从前这里做高龄患者的手术,术前检查比较简单,现在潘医生规定一定要做动态心电图,这样可以减少和防止老年人术后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潘医生说,“对于当地医生做科研论文,我们外科内科都制定了一些措施,每周一到两次科室业务讨论,指导当地医生搜集资料,做幻灯片,可以看到他们的科研水平在进步。”
    
    
潘医生说,他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是来到赤水第三天做的第一例大手术,这是位腰椎第一二三节爆裂性骨折伴截瘫的患者,“术中出血比较多,我也比较慌,不知道各方面条件是否能够协助上,后来经过大家一起努力,手术开展非常顺利,患者痊愈出院了。”
    
    
两位驻赤水的医生都说,在这里,最大的挑战是限于当地的设备和技术。在杭州,一个大手术的成功,是在各科室的协助下完成的。有影像学检验学病理等各方面的技术支撑,医疗水平才能有整体的进步。他们刚来时都不清楚,后来慢慢才知道,作为县级医院,这里和浙江省还有很大的差距,在检验影像学等方面还比较欠缺,这就要求医生更注重临床的体格检查和询问病史。他们说,在这里开展工作,就要立足于本地实际,才能逐步提高当地的水平。
    
    
夏淑东毕业于于北京协和医科大学的心内科大夫。他说他在这里做了三件事,一是参加日常的医疗工作;二是帮助医院进行人才培养和科室发展规划,帮助医院实现建设二甲医院的目标;三是围绕创二甲医院开展必要的医疗项目。他每天参加例行早查房,每周二次专家门诊,其余时间则负责医院心血管危重病人的抢救和会诊,包括本地其他医院的会诊也去参加。他发现,从前这里冠心病诊断往往经验性诊断,而对于一种无创的“平板运动试验”诊断法没有人用过,“我们来了之后认为这个项目非常重要,现有的医疗条件也能做到,买进了机器后,我们很快组装好,我带着他们做,现在他们自己的技术人员已经能够进行试验。”在这里的4个月时间也让夏医生感到了赤水人民的热情,“我在路上走经常可以看到在我这里看过病的病人,他们都很热情地打招呼,他们看到我在外面吃早餐,还会抢着付钱。”
    
    (欣文 周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