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浙大报道  要闻  热点

90后大学生吹响“红色”集结号

浙大学生在“红色寻访”活动中感受历史和责任

发布时间:2011-03-29来源:浙大新闻办作者:潘怡蒙10137


    近日,浙大紫金港校区国际会议中心138会议室里上演了一场“红色寻访”报告会。报告会的主角不是别人,全是90后的浙大学生。

    
    2011年1月,为了迎接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浙大1000多名90后的大学生趁着寒假自发组织了一次“红色寻访”活动,他们的足迹编及全国200多个革命教育基地。
    
    从上海一大会址到南湖红船,从八一南昌起义城头到井冈山革命圣地,从延安宝塔山到西柏坡,从南京雨花台到北京天安门……他们决定用他们的真实感悟吹响“红色”集结号。
    
    听爷爷说那些事儿
    
    范恒桢,浙大竺可桢学院理工平台0901班学生。这次的寻访,他去了石家庄市的华北军区烈士陵园,在那里,他被一枚“抗美援朝军功章”深深吸引。范恒桢说,“当时也不知道为什么,总觉得这枚军功章想要告诉我关于它的故事”。
    
    于是,范恒桢开始寻找起这枚军功章的主人。
    
    在家人和朋友的帮助下,经过几十天的打探,范恒桢终于在陆军指挥学院找到了这枚军功章的主人——黄建民老人。“他是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共和国功臣”范恒桢说,今年已81岁高龄的黄建民老人精神很好,说话很有力。老人很爽快地与我这个时隔一个甲子的孙辈讲起了他的峥嵘岁月……
    
    黄建民老人说,“我是一名老党员,1946年入伍,1947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说话的时候,老人的眼睛缓缓的注视着前方……
    
    那是在抗美援朝初期,当时的黄建民老人在志愿军第十九兵团后勤部工作。那天,他接到上级命令,跟随财务科的两个科长,带着半个警卫班和两辆大卡车到朝鲜平壤中央银行领朝币经费。刚刚入朝的志愿军还没有空军,制空权掌握在敌人手里。由于敌军飞机的狂轰滥炸,他们只能无奈的白天隐蔽,趁夜晚紧急行军。
    
    老人回忆说:“就是这样,晚上美国佬也不让我们好好前进,大晚上的汽车也不敢开亮车灯,就怕引来轰炸。”
    
    汽车不开灯开夜路怎么可能?这让范恒桢听着丈二摸不着头脑。老人乐了,说:“我们,有我们的办法。我们的同志晚上遇到道路难走的时候,就把军大衣脱下来反穿,露出里面的白里子来,用这微弱的光指引汽车前进。”
    
    于是,他们就这样扛过了十天,也就是1951年3月16日,老人领完朝币往回返的第三天。天快亮的时候,他们在一个村庄里宿营。战士们把汽车分别隐藏在两处草房中间,用谷草和玉米秸秆将汽车伪装起来。就在下午两点的时候,两架美军飞机在村子上空盘旋时发现了异样,随即恶狠狠的投下了数枚凝固汽油弹,瞬间汽车和草屋都中弹着起火来。
    
    老人说:“那个时候我们都像疯了一样,谁也顾不上敌机还未离去,拎起手边的坛坛罐罐就冲上去救火。我还跳上车,使劲把还没烧着的钱往外扒。那个时候不是不知道危险,是谁也没时间想这些,咱兵团上上下下可就等着这笔钱那!”
    
    经过了两个多小时的抢救,大火终于扑灭了,大家都或多或少的负了伤。虽然不少朝币还是葬身火海,但他们总共抢救出来朝币八千万元。后来,老人和他的战友们找当地老乡借了牛车,又经过了两天三夜赶路,终于回到了部队。再后来,因为老人抢救朝币奋不顾身,被批准荣立三等功,并发给了他这枚军功章和一份用朝文和汉语两种文字书写的军功章证书。
    
    这就是黄建民老人的故事。
    
    “从来只是听说前线将士的轰轰烈烈,哪知道后勤保障同样是出生入死!”还没等范恒桢回过神,老人拍了拍范恒桢的肩膀接着说:“你们没有经历过战争所以想得简单可以理解,我年轻的时候也是一样的。但我入党的时候我的指导员告诉我:‘共产党最终的目标是要实现共产主义,这个伟大的目标要动员千千万万的人民去完成。革命分工不同,努力做好了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为共产主义建设添砖加瓦!’”
    
    一个家族的红色信仰
    
    “我太爷爷是共产党员,我爷爷是共产党员,我爸爸是共产党员,我是入党积极分子”这是浙大2010级社会科学试验班刘松琪在报告会上的开场白。
    
    刘松琪说,他们家的孩子都去过趟井冈山……
    
    刘松琪的家乡在江西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下坪村,刘松琪的太爷爷名叫刘淦孙(1916-1991)。 1930年,刘淦孙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并于当年在井冈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担任红二十军军长刘铁超的警卫员。
    
    在第四次反围剿战役当中,由于敌强我弱, 刘淦孙所在的营几乎全军覆没,只剩下包括他在内的五名负伤战士,当时的他头部受伤非常严重。“所以在我印象里,太爷爷身体一直很不好,属于二等乙级残废” 刘松琪说,为了不引起敌人的注意,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太爷爷他们白天躲在山上,晚上化装成老百姓出来一边乞讨一边寻找部队, 但一直没有办法联系到大部队,最后只好各自乞讨回到家乡租种田地为生。
    
    “但太爷爷并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他说趁他还年轻,要为国家和人民多做一点事” 刘松琪说。
    
    在1949年建国前夕, 刘淦孙找到了当时地区委书记和区长,表明了自己的身份。1950年,刘淦孙参加了江西省委党校文化补习的培训,结业后,回到富田,并被区委、区政府领导报经吉安县委批准,接受为区委干部,于1950年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
    
    “接下来的几十年,太爷爷脑袋瓜里想得全是为人民办事” 刘松琪说,他们家乡很多的路、桥都是在她太爷爷的努力下建起来的。
    
    1976年,已经退休了的刘淦孙,还是不忘为家乡的建设出一把力。为了给自然村通电,他不顾年事已高,亲自跑到北京找战友帮忙争取资金。同时,还连续被富田中心小学聘请为校外辅导员,每年都会给小学生讲红军战斗的故事,唱红色歌谣。
    
    2011年的2月,“红色寻访”小分队队员刘松琪跟顺着祖辈的足迹,来到了井冈山。刘松琪说,我想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感动,在不经意间,历史就这样渗透到我的生命中。
    
    给力“红色”传承
    
    “重温建党伟业,勇担强国使命”是二炮部队首任司令员、原南京军区司令员向守志上将专门为“红色寻访”活动题的十二个大字。
    
    95岁高龄的向守志上将说, “当年我们用大刀、红缨枪、炸药包、手榴弹去打夜战,没有机枪,没有大炮,就连步枪也很少……你们会唱《大刀进行曲》吗?我到现在还会唱,‘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我们就是这样顽强地和敌人斗争的!”
    
    “这次‘红色寻访’活动感染了很多人”浙大团委书记刘艳辉说,像即将毕业的藏族学生丹增珠杰、2010级工科实验班的王哲等同学,他们都决定毕业后回西部建设自己的家乡。
    
    2008级电气学院的白杨赞说,我们的革命者在吃不饱穿不暖、时刻有生命危险的情况下思索着国家的命运,而我在他们用鲜血换来的这么优越的条件下,面对着微积分的书却想着周末玩些什么。不但没有珍惜,反而浮躁骄傲,不能刻苦学习。现在我却深深体会到自己是如此的不争气。
    
    3月18日,以“寻访红色记忆重温建党伟业”为主题的庆祝建党90周年实践活动专题网正式启动。“这个网从创意到建设都是我们自己搞定的”范恒桢说,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年轻学子把自己对“红色”的感悟放到这个网站上与更多人分享,给更多人感悟,真正吹响属于我们90后大学生的“红色”集结号。
    
    (潘怡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