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要闻综合  综合

中德“肿瘤发病分子机制”研究在浙大启动

发布时间:2011-05-16来源:浙大新闻办作者:周炜4071


    5月13—15日,中德病理学领域数十位高水平学者齐聚浙江大学,由浙大与德国维尔茨堡大学牵头的“肿瘤发病分子机制”项目正式启动并召开第一次工作会议。会议期间,中德专家围绕淋巴造血系统肿瘤病理学、胃肠道和肝肿瘤、肺肿瘤以及“从分子诊断到个体化治疗”等主题分享了各自的研究进展。
    
    
2010年年末,在国家基金委德国科学基金会和中德科学中心的指导和资助下,浙江大学病理学系和德国维尔茨堡大学病理研究所为牵头单位,联合两国10多所一流大学的相关病理学研究机构,以“肿瘤发病分子机制”为联合研究主题,建立了中德“肿瘤发病的分子机制”联合研究基地。双方将以紧密的双边科学交流来促进两国的肿瘤病理学发展,分享双方研究新进展,共享肿瘤病理学资源。
    
    
项目中方负责人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主任委员浙江大学副校长、医学院病理学系系主任来茂德说,德国是病理学的发源地,也是现代医学的发源地,德国医学又把经典与现代方法结合得很好,在这方面创立了良好的典范,希望通过一系列实质性的合作,来带动中国病理学事业的发展:“比如德国目前正在组建欧洲联网的病理样本资源库,同时,中国也有机构在组建本国的标本库,我们很期待能够接轨他们的建库标准,加入这一共享体系。”
    
    
会议云集了数十位中德两国肿瘤病理领域的著名专家。项目德方负责人H.K.Mueler-Hermelink教授是世界著名的胸腺瘤、恶性淋巴瘤病理诊断权威,会议期间,他与中德学者探讨了 “淋巴造血系统肿瘤病理学”领域的最新进展。另外,德国病理学会主席、洪堡大学病理研究所所长Manfred Dietel教授,德国最著名的病理学研究所之一—海德堡大学病理所的所长Peter Schirmacher教授等都在会上作专题报告。参加会议的还有中华医学会前任主任委员、北京协和医院病理科陈杰教授,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病理系方伟刚教授,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第三军医大学病理系卞修武教授等。
    
    
3天的工作会议中还有不少年轻学子的身影,他们是来自浙江大学、北京大学和南方医科大学等病理学系的研究生,会议期间,他们也参与了与德方专家面对面的交流。据了解,中德“肿瘤发病分子机制”联合研究项目特别关注年轻学者的交流和培训,项目将通过国际会议、高级培训班等方式,联合培养一批高水平的研究生。
    
    
(周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