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最高层次,不论是对于研究生个人的成长、对于学校的发展,还是对于国家的进步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研究生个人而言,研究生教育是接受学校教育的最后一站,他们要在这一阶段经过系统的、专门的知识与方法上的训练,为接下来进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作知识与能力等方面的准备;对学校而言,我们说,本科生教育是立校之本,研究生教育是强校之路,要建设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必须有一流的研究生教育作为支撑;对国家而言,研究生教育是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来源,是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保障。
在研究生教育过程中,导师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导师的职责,概括来讲,就是四个字——“教书育人”:既要“教书”,又要“育人”,“教书”的目的是为了“育人”,因此也可以简化成两个字——“育人”,这也是作为一名教师最神圣、最根本的职责。
导师对研究生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对研究生的成长起着旁人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包括导师高尚的人格魅力、高深的学术造诣以及张弛有度的日常管理等多个方面。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顶峰即师生之间心灵交往的和谐的境界。和谐的研究生与导师关系是师生主体间关系的优化,其内涵在于师生间在整个教学科研活动中所体现的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的关系。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听其教”;因此,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导师和研究生的共同追求,也是教育规律的必然要求。
作为新时代的导师,一定要时刻铭记以真诚的心灵善待学生,以博大的胸怀关爱学生,以高尚的人格影响学生,以严谨的学风感染学生,以神圣的责任教育学生,这是新时期最崇高的师魂,也是“大爱育人”的文化奠基。
(陈立民/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2011-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