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浙大报道  现场  现场

浙大评选“五好”导学团队

发布时间:2011-09-24来源:浙大新闻办作者:潘怡蒙5261

9月22日,浙大玉泉校区邵逸夫科技馆201室的门口等候着一队队老师和学生,他们各个“表情严肃”,口中念念有词。“第一组参加答辩的团队请进,你们的时间是8分钟”,浙大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的工作人员按编号首先通知了来自人文学院,取名为科哲鹰侠队”的团队代表进入了201室……房间里墙上悬挂着的横幅:浙江大学2011年度“五好”导学团队评审会。
    
    2011年3月,浙大启动了研究生创先争优“151计划”,“五好”导学团队评选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导学团队由教师和研究生共同组成。优秀导学团队的评比包括“爱生如子”、“尊师重道”、“文化建设”、“团队建设”、“同学互助”五大方面,评审团由浙大7个学部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有15支团队入选,最后将评选出10支“五好”导学团队。
    

    浙大地球科学系的“含油气盆地构造研究中心”团队导师肖安成把答辩的题目取名为《像河流一样交织和奉献、像湖泊一样凝聚和汇集》。肖安成展示了一张青海哈拉湖的照片,他说,“我们的团队就像这个典型的内陆湖泊”,所有的支流最终汇聚到了这里,而凝聚了支流的湖泊,最终能起到改善气候、保护植被、促进支流的发育。湖无河则枯,河无湖则死。

    
    光电信息工程学系的“光学惯性中心”团队在团队建设上打破了传统的“线型”管理模式,即“一个老师带一组学生,不同组之间相互独立不交叉”,而是采取了导师组集体负责制,形成了一个“网状”模式,即“每一个老师都可以指导和管理团队中的任何一个学生”,这样就很好的解决了传统模式中可能出现的“亚管理”问题,使得每个学生在生活、学习、科研等各方面均可随时接受来自不同导师的指导和管理。来自医学院的PMCB团队,老师都是70后的“海归”,学生都是80后的“高材生”,年龄差距很小。“所以,我们更像是朋友”答辩人柯越海老师说,我们设立的学生轮转制度,能够有效的丰富学生交叉学科的学习和探索。
    
    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的“农业害虫生物防治创新研究”团队很“和谐”,学生喜欢把老师的个人简介弄成“凡客体”,他们是这样描写他们团队的组长、浙大昆虫科学研究所所长刘树森的,“爱烟粉虱,爱双生病毒;爱网球,爱单车;也爱好几个G的……;更爱影响因子不菲的science;不要迷恋我单车骑过的背影;也不要叫我大牛;爱谁谁;我是老刘;你们大家的老刘”……
    
    药学院的“胡永洲教授导学团队”和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的“数字农业与农业物联网团队”在“爱生如子”方面很突出,他们会为每一位学生过生日,如果有学生生病了,老师会亲自动手炖好吃的给学生们送去。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郑树森为组长的“肝胆胰外科团队”和由浙大党委副书记郑强为组长的“流变学团队”也是特色鲜明,“肝胆胰外科团队”学术氛围浓厚,喜欢走“国际化路线”;“流变学团队”更愿意肩负起社会责任,定期进行爱心结对,志愿者服务等。
    
    据悉,“五好”导学团队评审结果将于9月底正式公布。
    
    (潘怡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