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浙大报道  学术  科研

浙大牵头承担ITER计划专项

“磁约束核聚变数值模拟与理论研究”项目启动

发布时间:2011-11-09来源:浙大新闻办作者:周炜 古越10924



    11月6日,国际热能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专项项目
“磁约束核聚变数值模拟与理论研究”在浙江大学启动,这是浙大第一次以首席单位承担ITER计划专项。这也是2011年度国内ITER专项中唯一的一个数值模拟和理论类项目。
    
    
ITER装置是一个能产生大规模核聚变反应的超导托卡马克(环流器),俗称“人造太阳”。它的建造大约需要10年,共耗资约130亿欧元。该计划将集成当今国际上受控磁约束核聚变的主要科学和技术成果,首次建造可实现大规模聚变反应的聚变实验堆,将研究解决重大物理问题和大量技术难题,是人类受控核聚变研究走向实用的关键一步,因此备受各国政府与科技界的高度重视和支持。
    
    
2007年,我国正式加入ITER计划,这是我国迄今为止参加的规模最大的大科学工程的国际合作项目。2008年,我国启动ITER计划专项国内配套研究项目——ITER计划专项,其目的是在ITER装置建成后,中国的科学家能掌握其主要及关键物理以及技术,并有效地参加在ITER装置上的实验研究,发展设计和研发聚变示范堆的能力。
    
    
项目首席科学家肖湧教授2006 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随后在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做博士后研究和项目研究员,在聚变等离子体大规模数值模拟和理论方面做出过国际领先的工作。2011 年初,他受聘为浙江大学聚变理论与模拟中心教授。该中心是在我国著名物理学家贺贤土院士推动下,由国际著名等离子体物理学家担任中心主任,以培养中国等离子体物理方面的一流人才为目的的科研机构和人才基地。“受控核聚变需要把资源丰富的氢同位素氘和氚加热到几亿度的高温等离子体时才能发生。”肖湧教授介绍,“盛放”这种特殊物质的是一种特殊的容器——托卡马克,一个由巨大的线圈产生的酷似轮胎的磁场构成的“磁瓶”。“核聚变能源是能量巨大,环境友好和清洁安全的新型能源,也是最有希望彻底解决人类能源危机的方案。我们又处在一个计算机技术蓬勃发展的时代,基于超级计算机技术的大规模数值模拟已经成为研究核聚变的不可或缺的强大工具。我们的研究,就是要通过大规模数值模拟,来研究和提高这个‘磁瓶’的密封性和稳定性,从而保证核聚变反应的持续发生。”
    
    
据了解,此次浙大主持的“磁约束核聚变数值模拟与理论研究”项目分设5个课题,分别由浙江大学、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中科院数学与系统所、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等四家科研单位承担。启动会由浙大聚变理论与模拟中心主任陈骝教授主持,浙江大学副校长吴朝晖与ITER科学技术顾问委员会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元熙等出席启动会并致辞。
    
    (文 周炜/摄影 古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