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上午,浙江大学“大学—企业协同创新”高端论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论坛以“对接需求、整合优势、立足长效、合作共赢”为主题展开研讨,来自企业与大学的多方人士共同为大学—企业的协同创新之路和学校的未来发展建言献策。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路甬祥在论坛上讲话并强调,大学教育要与创新实践、生产实践、社会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大学科研要与企业发展、产业创新、社会需求相结合,提升大学自身的创新能力;大学的发展要与经济建设、社会文明进步相结合,夯实创新的基础,引领全社会的创新意识。
中国工程院常务副院长潘云鹤院士、浙江大学校长杨卫院士、中国交通集团总工孙子宇、康恩贝集团董事长胡季强应邀出席论坛并作主旨演讲。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浙江大学党委书记金德水出席论坛并作总结讲话。全国人大原常委、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原副主任舒惠国,全国人大原常委、致公党原副主席王宋大,全国政协常委、民建中央原副主席陈明德,中国民主同盟副主席、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丁仲礼院士等应邀出席论坛。
本次论坛是浙江大学建校115周年校庆系列活动之一。来自全国各地的政界、产业界及科技界的校友代表,通过主旨演讲、校友建言、互动讨论等环节,共同为大学—企业的协同创新之路和学校的未来发展建言献策。
路甬祥在讲话中强调了大学和企业协同创新的意义,从推进大学创新改革发展的角度指出,大学和企业协同创新的关键是在实现三个结合。他说,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要从实践中来,要在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社会实践的第一线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和自信心,引导启发学生思考和实践。他指出,要更好地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创新体系和联盟,切实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他强调,大学的发展要与经济建设、社会文明进步相结合,引领全社会的创新意识,优化全社会的创新氛围。大学与企业相结合,既要服务国有大中型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基础性、关键性和战略性作用,也要注重服务民营中小企业,支持他们的创新发展。(相关报道详见:http://www.news.zju.edu.cn/news.php?id=35352)
潘云鹤在演讲中说,当前,中国的大学和企业的创新,都是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五化”的背景下展开的,其目的是要实现科学发展,克服面临的问题。他对大学特别是浙江大学推进校企协同创新提出五点建议。一要下力气研究国家的战略需求,准确认识我国发展有哪些战略需求;二要加强核心技术研究力量,尤其要壮大信息与电子技术、先进材料与资源技术、先进装备与制造技术、生物工程技术、先进能源技术等工业科技前沿的核心技术;三要建立结合战略需求、核心技术、工业设计(人文社科)的矩阵放射式结构,与产业及企业合作;四要建立产学研政合作的多种模式,这些模式要让产学研政四方都得益,善于将企业兴趣与政府兴趣结合、将地方政府的兴趣与国家的兴趣结合起来;五是大学的学科带头人还要加强战略需求研究。
金德水在讲话中指出,校企协同是构建创新体系的有效途径,是提高技术创新能力进而提升我国的国家竞争能力的有效选择。校企协同创新有利于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它是大学和企业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紧密合作,需要校企双方首先在合作体制机制上进行创新。浙江大学长期以来利用学科综合、人才荟萃、成果丰富的优势,十分注重与企业合作,有许多成功案例。当前,浙江大学正在积极抢抓机遇,在信息、能源、海洋、医学(生命)等战略领域开展前瞻布局,筹建创新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等重大平台,目的是进一步推进大学与企业协同创新,在全国率先做出品牌、创造经验。相信有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与密切合作,浙江大学一定能够走出一条与企业协同创新、合作共赢的新路子,为全面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讲话全文另发。详见:http://www.news.zju.edu.cn/news.php?id=35350)
杨卫在“推进校企协同创新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主旨演讲中阐述了浙江大学推进协同创新的思路。他指出,主动与政、产、研、用等主体结合,围绕国家需求、瞄准世界一流,创新体制机制,开展协同创新,不仅是浙大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时代责任,也是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途径。浙江大学将通过推进创新链与产业链及服务链的协同、创新主体间的协同、技术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的协同、科学精神与创业精神的协同来充分整合大学和企业的创新资源,全面实现校企协同创新。未来一个时期,浙江大学将重点在共建校企研发中心及加快培育创新型企业、共创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立校企战略合作基金、共同设计重大科技项目等方面力争取得突破,加快推进校企协同创新。(演讲全文另发。详见:http://www.news.zju.edu.cn/news.php?id=35351)
在校友建言环节,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司长吴凯、中国普天信息产业集团高级副总裁陶雄强、IBM全球副总裁王阳、青岛正和航务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德明和冶金部冶金自动化研究设计院原院长沈标正等从政府、企业和高校等不同视角,围绕政产学研金介用合作的协同创新模式、人才资本信息技术流的协同创新网络、泛浙大资源联合的协同创新体系等方面,就大学与企业如何加强协同创新提出了意见或建议。他们认为,大学企业协同创新是知识和资本的互换,关键是双赢,学校和企业都要围绕国家战略、关注民生。大学的发展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区域影响力的提升有着紧密的联系,合作方要有更多的信息互动,建议学校在政策上引导和鼓励教师和学生用更多时间了解企业的需求及问题;企业最需要的是创新型人才,教师要能够真正走向基层,到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做调研,了解企业,包括民营企业的人才需求,培养企业需要的创新人才。
论坛由浙江大学副校长吴朝晖主持。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裕生、中国科学院院士贺贤土、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指挥学院副院长邵积平少将、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副总裁李玉泉、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任少波,国家发改委、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国家知识产权局等部委领导;以及中国国电集团、中国轻工集团、中国长江三峡集团、中交集团、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普天信息、IBM公司等百余家知名大中型企业高管校友代表150余人参加了论坛。
(潘怡蒙 高楚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