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浙大报道  学术  科研

首届全球华人遗传学大会在浙大举行

发布时间:2012-07-08来源:浙大新闻办作者:雷成 卢绍庆6103



7月7日,首届全球华人遗传学大会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举行。本次大会的主题是“遗传学为人类造福”,由浙江大学、中国遗传学会和美洲华人遗传学会共同主办,内容涉及遗传学及相关领域,包括人类和医学遗传学、动物遗传学、植物遗传学、微生物遗传学、表观遗传学、发育遗传学、线粒体遗传学、遗传学与生物产业等,旨在进一步加强遗传学界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促进遗传学发展。大会持续三天,至7月9日结束。
    
    中国遗传学会国际交流委员会主席杨焕明院士担任本次大会主席,他在致辞中说,今天与会的专家都是研究基因的人,也都有着共同的基因,那就是中国人的基因。在中国遗传学的发源地浙江大学举行首届全球华人遗传学大会,我感到非常高兴。他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将全球华人遗传学大会办成一个品牌,让遗传学更好地为人类造福。
    
    浙江大学副校长吴朝晖在大会开幕式上致欢迎辞并介绍了浙江大学和学校遗传学科的发展情况。美洲华人遗传学会执行主席陈达能和来自哈佛大学、耶鲁大学、贝勒医学院、中科院、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和军事医学科学院等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等共计800余人出席大会。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管敏鑫和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所长薛勇彪共同担任大会执行主席。据管敏鑫介绍,本次大会的专家来自美国、欧洲、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和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在冠心病的病理机制、新的抗生素品种、个体化诊疗、干细胞治疗心血管等疾病、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和耳聋基因检测、植物着丝粒的表观遗传学等领域有着最新科技成果,将为人类的优生优育、人类疾病的预防和诊治、提高作物产量和改进作物品种等方面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大会安排了近50场报告,知名学者邓子新和康乐院士、北京大学饶毅教授、浙江大学教授沈炳辉、李明定、张舒群、彭金荣等也在大会上就就各不同研究领域的新进展做了专题学术报告。
    
    杨焕明在大会上介绍了人类基因组计划中国方面的最新进展,包括美国、英国、中国和德国科学家合作的“国际基因组计划”、由20个国家、80个实验室共同参与的“国际肿瘤基因组计划”和“单基因病的诊断”、“早期非损伤性产前诊断”等四个方面的工作。杨焕明还介绍了中国科学家所参与的工作。
    
    李明定教授的研究领域“个体化诊疗”是这次大会的一个热点。“同一种药,为什么有的人吃了非常管用,有的人吃了毫无作用,而有的人吃了不但没有效,而且还有副作用?这其实是由个体差异造成的。”李明定教授说,个体化诊疗的提出就为这类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契机。通过对三种人的基因测序,可以找到造成个体差异的遗传“密码”。找到遗传“密码”后,再比较三种人对同一药物的不同反应,发现遗传位点的差异性,同时了解药物的靶点后找到候选基因,便可知道哪一位点对该药物有作用、无作用和副作用,从而实现个体化诊疗。据介绍,李明定教授目前的研究以“酒瘾”为例取得了非常有成效的成果。他说,“在获得个体测定基因序列的前提下,知道各种药物对人体作用的遗传位点,就可预测各自准确用药的可能性。”这也许最终将会为破解成瘾类疾病的治疗提供有效途径。
    
    基因对癌症的影响,也是本次会议上专家们共同关注的一个焦点。“基因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在外界干预的情况下也会发生突变。而癌症的发生,很大程度上是基因突变和环境影响共同作用造成的。”沈炳辉教授说,全世界大部分从事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学者都在进行着单基因病的研究。在美国洛杉矶希望城国家医学中心,沈炳辉教授建立的肿瘤小鼠模型,通过基因改变的方式,发现其中的单核苷酸发生了变化。目前,沈炳辉教授用药物阻断的方式干预HIV病毒的基因修复过程的方法,已经进入了临床一期。这种方法,适用于HIV感染阶段的治疗。如果在下一步的临床中能取得更好的进展,这一方法将为感染艾滋病的人群带来福音。
    
    (文 雷成/摄影 卢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