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浙大报道  要闻

大学校长探讨建立学术道德教育工作制度化

发布时间:2012-09-23来源:作者:4062

9月21日,中国科协和教育部在杭州联合召开了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宣讲教育第二次工作研讨会,与会的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东南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厦门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10所高校的校长们在会上交流了各个高校深入开展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宣讲教育的具体做法,探讨建立宣讲教育工作制度化,并以此建立长效机制的关键所在,以及在学术不端行为处理中的工作难点。
    
    自2011年中国科协和教育部联合共同开展了科学道德的宣讲教育工作以来,有168位专家,其中包括40多位院士面向85万研究生新生进行了宣讲。本次会议,是在今年9月初中国科协和教育部在石家庄召开第一次工作研讨会的基础上展开的,与会人员围绕宣讲教育的对象、方式和存在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中国科协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党组书记陈希出席研讨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在讲话中强调,要在学校建立一种常态的、有制度安排的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宣讲教育。宣读讲教育在哪些环节开展?以什么方式开展?这些都是我们要深入探讨的问题。他指出,宣讲教育要实现全覆盖、制度化、重实效。宣讲教育的出发点、落脚点,都要聚焦在实效上。他要求高校在今年做好面向研究生新生的宣讲教育的基础上,将宣讲教育对象扩展到高年级本科生和新入职的教师、科研人员、新担任研究生导师的教师;除高校外,开展宣讲教育活动机构的面要扩展到社科院、中科院、工程院等其他科研机构。他要求在宣讲教育中,要做到两个结合,即集中宣讲教育和日常教育结合;教育和制度、监督、惩处结合。
    
    如何在研究生群体中加强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这是与会人员聚焦探讨的一个主题。与会的浙江大学、东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厦门大学校长、副校长在会上介绍了各自的具体做法,研究生入学前的学术规范考试、入学第一课、入学宣誓、学术道德教育进课堂等制度化的作法得到校长们的普遍认同。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认为,学校专门设立一个学分,用来进行学术道德教育很有必要。
    
    如何加强过程监督,是大学校长家关心的另一个焦点问题。有不少大学在研究生论文发表环节设置了“导师签字”要求,以强化导师责任制。中国科技大学采用了信息化系统,将学位论文相关信息公布,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论文抄袭现象的发生。
    
    针对教师科研人员的学术道德,这是与会人员关注的另一个主题。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在会上介绍了中国人大组织进行的“高校学术道德情况调查”的结论,调查分析认为:学术师德失信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自身学术道德的薄弱、学校绩效评价制度的偏颇、学术诚信道德监督管理的不足。高校学术违德失信最严重的群体是在读的研究生、青年学者和中年学者,中级职称和副高职称者为多。
    
    如何在研究生群体和教师群体进一步宣讲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与会人员也提出了各自的建议。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建议建设更长效的宣讲机制,应该建立全国宣讲师资库,遴选那些在研究生群体中具有广泛认同的科学家和最了解学生、最具有发言权的教授担任宣讲员。西安交通大学郑南宁说,对新教师,各系所应该提供职业素养考察报告并负责监督,对其中表现不佳者,应予劝诫谈话。
    
    对学术不端问题处理过程中的难点问题,校长们也有共同的体会和认识。人大的调查发现,学术不端行为发生后的处理方式中,向上级和媒体反映的占39%,通过法律手段的14%。浙江大学校长杨卫认为,因为对学术不端行为的评定标准的变化,产生了如何对待历史旧账的问题;同时,各种利益冲突的存在,不正常评审的现象,比如拉关系、打招呼,以及科研经费管理上存在着的种种不良现象,同样是滋生学术不端的土壤和环境。
    
    研讨会由教育部部长助理、党组成员、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领导小组副组长林蕙青主持。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领导小组组长张勤,中国科协副主席、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领导小组副组长黄伯云,中国科协组织人事部部长、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领导小组成员兼办公室主任李森,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张大良,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郭新立参加了会议。
    
    (雷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