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浙大报道  人物

对话大师:兴趣能够成就一个人的研究

诺奖得主杰拉尔德 埃德尔曼受聘为浙大名誉教授

发布时间:2012-10-29来源:浙大新闻办作者:雷成 李玥 张颖5431


    “我不认为人类具有第六感,因为人类的意识是经过大脑筛选过的。” 10月26日晚上,浙大紫金港校区国际会议中心225室座无虚席,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获得者杰拉尔德•埃德尔曼教授为浙大师生作了一场题为“大脑比天空更辽阔”的演讲,与广大师生近距离交流,并受聘为浙江大学名誉教授。他在与师生对话时说,兴趣有时能够成就一个人的研究。
    
    
浙江大学校长杨卫为杰拉尔德•埃德尔曼教授佩戴校徽,并颁发浙江大学名誉教授证书。浙江大学医学部主任段树民教授主持“与大师对话”活动。
    
    
杰拉尔德•埃德尔曼(Gerald Edelman),1929年出生于美国。1950年毕业于尤西纽斯学院,获得学士学位。1954年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获得MD(医学博士)学位。现任美国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由于发现了抗体的化学结构,与英国科学家R.R.伯特(Rodney R.Porter)共同获得1972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
    
    
在演讲中,杰拉尔德•埃德尔曼教授讲解了人类大脑如何运作的机制。他说,人类大脑有时就像一台计算机在高速地运转着,但并不是按照预先编制的计算机程序那样完成的。“它有时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就像人类自身一样,也会有情绪。这种情绪会影响大脑的正常思考,从而对意识作出选择。我把它叫做‘神经达尔文主义’。”
    
    
杰拉尔德•埃德尔曼教授说,他现在致力于开发以脑工作原理为基础的设备机器人。在现场,他演示了自己设计的“达尔文七号”的工作原理。“与传统的基于人工智能的机器人相比,达尔文七号不依赖明确编码的指令,并且具有一定的学习和记忆能力。它有点像我们人类的大脑,具有一定的自主意识。”
    
    
杰拉尔德•埃德尔曼教授曾经是一名医学物理研究者。1950年代,他开始转入医学生物领域,对抗体的化学结构进行研究。在1960年,该项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当被问及当初从医学物理领域转到医学生物领域的原因时,他说:“某一天,我读到了一本书。这本书上有讲到抗体,我当时非常好奇。后来,我就和我的同事们一起开始了对抗体的研究。”
    
    (雷成 李玥 张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