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浙大报道  学术  科研

让心脏持续“跳动”

“心肌梗死后心肌组织修复和功能重建的机制研究和临床应用”项目

发布时间:2013-01-18来源:浙大新闻办作者:潘怡蒙2998



    心肌是组成心脏的重要部分?如果心肌“死”了,心脏也会慢慢停止跳动。那么有没有一种方法能让心肌“起死回生”?近日,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王建安课题组完成的项目,利用移植干细胞进入心肌的方法,解决了这一问题。
    
    
“心肌梗死”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血栓形成、冠状动脉的分支堵塞,使一部分心肌失去血液供应而坏死的病症。“通俗的说,就是人体供给心肌的血管出了问题,使得血液没有办法流到心肌那里,”王建安说,以前我们常用的解决方法是,打通血管,让血液流进心肌,抢救还未‘死亡’的剩余心肌。但这个很考验“抢救时间”。“一般等病人发现自己不舒服,到查出是心肌梗死,往往会是两个结果,一个就是病人死亡,一个是因为时间的延误,造成心肌大面积坏死,即使是通过。
    
    
能不能另辟蹊径,让心肌在梗死的情况下更多的存活下来?“要想达到这个目的,解决心肌组织修复和功能重建是关键问题。”王建安说,我们想到了一个方法,就是给心肌注射患者自身的骨髓干细胞。2002年,王建安课题组开始在国内率先运用了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方法,开展了国内第一个干细胞治疗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
    
    
干细胞在医学界被称为是“万用细胞”,因为它具有再生各种组织器官和人体的潜在功能。“我们希望用患者的自体干细胞让心肌‘重生’,”王建安说,但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有一个“不可思议”的发现。“注射进入心肌并且存活的干细胞中只有10%在承担着生成心肌细胞的工作,另90%的干细胞则‘分泌’出生长因子,将那些幸存的,但逐渐在‘枯萎’的心肌细胞‘救活’。”
    
    
王建安说,他们注射进入患者的干细胞不同于普通的干细胞,虽然都是取自于患者自身的骨髓,但他们的干细胞都是经过千锤百炼的。“干细胞其实很娇嫩,我们打进心肌的干细胞,百分之八九十都还没开始工作就‘罢工’了,只有不到10%在正常工作。”为了提高干细胞的“战斗力”,课题组决定让干细胞到恶劣的环境里去锻炼一下。
    
    
经过实验证明,将干细胞放在含氧量只有0.5%的容器中待上一段时间后,它们注射进入心肌后的存活率从10%提高到了30%,修复心肌和功能重建疗效较传统干细胞移植提高了30%,大大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提高了再住院患者中5年累积存活率。“这就像我们平原的人,去西藏一段时间后,我们整体的心肺功能就会变得强大很多的感觉。”王建安说。
    
    
这一项目,在Circulation等权威杂志发表论文201篇,研究成果被Nature,Ceil stem cell等杂志引用882次。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项,省部级科技一、二等奖9项。成果在全国23省市102家单位得到推广应用。
    
    (潘怡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