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浙大报道  人物

他从未离开病人

坚守神经外科56年一生清贫严谨治学

发布时间:2013-09-18来源:浙大新闻办作者:方序5357




    他是名医,却从来没有坐过名医馆。
    
    他是享誉全国的神经外科专家,三十多年来却一直简陋的房子里。
    
    他坚持门诊直到86岁,从来没有收过患者一个红包……
    
    他就是浙医二院神经外科的陶祥洛教授。
    
    陶祥洛教授是在9月14日周六早晨离开的,87岁的高龄,走得很突然,却也很安详。他的名字还留在浙医二院神经外科9月份专家门诊的名单上。
    
    
陶祥洛教授1927年出生于浙江省武义县,1955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陶祥洛教授是我国第一代神经外科专家,也是浙江省神经外科的两位创始人之一,1957年,和老师朱焱教授(2009年逝世)一起,创建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陶老是浙江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的首任及第二任主任委员,全省七成以上的神经外科医生是从陶教授和朱焱教授创建的浙医二院神经外科培养出来的。
    
    1957年12月,陶祥洛与朱焱教授一起在浙医二院创建了浙江省第一个神经外科,条件十分艰苦,只有两张床位,没有血管造影、没有CT、没有手术设备,手术只能在X光下面做,用的是英国人留下的一把电刀。“在这样的条件下,陶老想方没法去学习,参加上海、北京各地的神经外科学习班,看外国人做手术,靠自己不停努力,摸索总结出浙江省的神经外科技术。”浙二神经外科主任张建民教授说。
    
    1957年当时,全省的脑外科病患都依靠这个团队治疗。一个电话,就要出诊。陶先生经常接到电话,连夜带着助手、护士,扛着医疗器械,舟车兼程,翻山越岭,做完手术,又马不停蹄赶回医院坐诊。
    
    
陶祥洛教授做了很多台“浙江首例”的神经外科手术——
    
    1961年1月,浙江第一例脑溢血血肿清除术;
    
    1970年2月,浙江第一例脑动静脉畸形手术切除术;
    
    1978年5月,浙江第一例动脉瘤夹闭术,开创浙江省显微神经外科先河。同年11月,浙江第一例颅内、外动脉吻合术;
    
    1983年10月,浙江第一例经口—鼻—蝶显微手术摘除垂体瘤。
    
    从创办神经外科直到逝世,陶祥洛没有离开过临床一线。70岁以后,他还在为病人做手术。80岁以后,他还每周查房、坐诊,为年轻医生讲课。陶祥洛的弟子、浙医二院神经外科主任张建民说,陶教授没有手机,但是人们总能找得到他。他不在家里,就在医院;如果都不在,那就在图书馆。“陶教授就像一面镜子。”张建民说,陶老从来都婉拒病人送来的礼物,一辈子没有收过一个红包。以八旬高龄坐专家门诊,陶祥洛一笔一划用工整的正楷字为病人写病历,而且字迹工整。陶老曾经说过:“我给病人记录病历喜欢把字写得工工整整,任何人都能看懂,因为我觉得这是对病人的负责,以后哪怕他不在我这里看,找别的医生也能看懂。”这也是陶老对学生们提出的做医生的最基本要求。
    
    让浙医二院院长王建安尤为感动的是,数十年来,陶祥洛住在陈旧的公寓里,悉心照顾体质虚弱的妻子,抚养三个儿子,没有向学校、医院要过任何帮助。面对领导、同事们的关心,他总是说:“生活干嘛要搞得那么复杂,简单就行”。他把每一个病人都照料得妥妥当当,而年迈的妻子患胃癌做手术,他没有跟任何一个同事和学生提起。陶祥洛逝世后,张建民收到了许多缅怀的留言。其中一位年轻的医生说:“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拥有陶老这样伟大的人格。”
    
    16日中午,在第二附属医院,陶祥洛教授的同事、学生围坐在一起,追忆陶老的生平,他们也都是浙江省著名的神经外科专家。“陶老在临床整整工作了56年,放心不下医院的事情,上周还来过医院,和我们一起查房。所以听到他逝世的消息,我真的不敢相信……”浙二神经外科甘海鹏教授是陶老的第一代学生,甘教授也已年过八十,满头白发。
    
    
(方 序)
    
    
图一 80年龄的陶先生仍在门诊坐诊
    
图二 摄于上世纪70年代。每次陶祥洛医生查房,都会被病人团团围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