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浙大报道  要闻

免试直博?进实验室实习一个月先

发布时间:2013-09-27来源:作者:10807


    老师对好学生的向往,不亚于学生对好老师的向往。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近两年来推行直博推免生的招生改革,设立为期4-6周的暑期夏令营,接收大三学生进入教授的实验室实习练兵。如此一来,教授“相”学生的时间提前了,过程长了,师生双方的满意度也上升了。
    
    传统招生的遗憾
    
    
近几年,“生源”一直是计算机学院的老师们讨论的一个热词。大家感到,对于人才的甄别,传统的考试方式已越来越不“显灵”,一方面无法“屏蔽”考试高手,“高分选手”入学后不能适应研究生活,师生双方感觉都很累;另一方面,短短十几分钟的面试对学生的了解也相当肤浅。有教授甚至感叹,“招到一个好学生,就像‘抽奖’一样难!”
    
    能不能建立一种机制,让教师和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相互了解,再进行双向选择?
    
    招生的web2.0模式
    
    
今年5月初,计算机学院“招收2013年暑期实习生计划”报名网站正式上线。网站发布了学院40位老师负责的84个课题组,规模是去年的2倍多。每个课题组都有责任教授、指导老师、联系方式、实验室网站、课题组介绍等详细内容。校外学生可以通过网站的报名系统与教授直接进行联系。全国各地742位学生参加报名,经过各位导师的初步筛选和双向确认,最终151位同学获得了“实习生”的资格。“报名和录取数是去年的3倍多。”研究生科吴志航老师说。
    
    在计算机学院副院长陈刚教授看来,直博推免生选拔方式改革的实质,类似于web1.0向web2.0的升级:“web2.0的特征是,每一个互联网用户都是信息的发布者。我们的思路,就是发动每一位教授的积极性,来整体提升生源质量。教授是博士生们最直接的相关人,请他们向未来的学生开放实验室,有天然动力。而以往的选拔方式,这种相关性体现得并不明显。”对此,学院还出台配套政策,维护教授在招收学生方面的自主权,教授根据自己的评判方式对候选学生进行排名,学院不再进行统一分配。
    
    让学生“慢热”
    
    
今年是浙大研究生的张梦妮,去年就是通过“暑期夏令营”,从武汉大学进入了浙大计算机学院。一年前的春天,专业成绩年级排名前6的她开始考虑外推保研的去向。“很多学校也有夏令营,但我发现浙大的很特别,时间长。”为什么认可这种方式,张梦妮说,其实很多学生都是偏“慢热型”的,一个地方如果停留时间太短,了解得不够,并不能做出一个成熟的决定。
    
    刚到实验室,指导老师王灿给了她几篇数据挖掘方面的前沿论文,一位博士三年级的学长让她简短复述论文的思路,重新推导公式,依照论文思路写一段代码———“各种方式考察我读懂了没有。”张梦妮还被要求参加研究生们每周的全英文例会,“一开始完全跟不上趟的。”她笑着说,渐渐的,她就爱上了“泡”在实验室的感觉。
    
    “毕竟5年都要在实验室做研究,对于个人来讲,这是一件大事,并非人人都适合。”王灿老师说,暑期夏令营这种提前练兵的方式,教授喜欢,对学生也负责。“学生可以有更充分的时间来考虑,喜欢不喜欢这里,适合不适合这里。这些问题如果能考虑清楚,将来会少走很多弯路。”王灿说。
    
    这几天刚刚公布的浙大计算机学院2014级外校直博推免生公示名单中,电子科技大学的邱际开心地看到了自己的名字。这个暑假,他一直在非常喜欢的动画系统相关的实验室,跟着师哥师姐一起做项目,过得很难忘。临走的时候,大家送给邱际一个U盘。“里面有很多这个实验室研究领域的殿堂级教材,还有最前沿的一些论文。”
    
    “一个月的时间,考察学生的素养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我觉得是熟悉这里的环境和学习研究形式,正式入学后,他们就会很轻松地融入研究生活了。”王灿说。
    
    (周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