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浙大报道  学术  科研

贮藏物流技术让特色果品身价倍增

杨梅枇杷果实贮藏物流核心技术研发及其集成应用

发布时间:2014-01-10来源:浙大新闻办作者:陆兴华 卢绍庆6634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讲的当年杨贵妃因嗜荔枝,致使许多差官累死、驿马倒毙于四川至长安的路上。可见,身处京畿,想吃新鲜的荔枝,是多么奢侈的一件事。
    
    
而杨梅、枇杷也是我国重要特色果品,味美可口,营养价值高,是天然的绿色保健食品,深受消费者喜爱。作为我国南方的特色水果,由于两者都属最不耐贮藏物流的果品,所以,在过去,北京等北方城市的居民要想品尝它们的鲜美,也确实是一件奢侈的事。
    
    
“杨梅和枇杷也已步入大宗水果行列,栽培面积分别与香蕉和芒果相近。杨梅和枇杷也是名贵水果,产地价格分别在10-15元/公斤和8-10元/公斤,贮藏物流后的价格可提高1倍多,经济效益高。但由于不耐贮藏物流,加之贮藏物流技术缺乏,采收季节又都适逢高温高湿,采后品质快速下降,易大量腐烂,丧失商品性,一般采后损耗达25-30%,严重时可达50%以上,”浙江大学果树研究所所长陈昆松教授介绍说,由于不耐贮藏,杨梅和枇杷多局限于本地及周边销售,极易造成卖果难,严重困扰产业发展。
    
    
针对这一难题,陈昆松领衔的项目组历时20余年,创新了杨梅和枇杷贮藏物流的生物学理论,突破了其技术瓶颈,制定了技术标准并推广应用。现在,近至我国北方远至俄罗斯、加拿大、南非、巴西、澳大利亚等国的人们也可吃到鲜美的杨梅和枇杷。
    
    
陈昆松说,杨梅为短货架、易腐烂果实,常温货架寿命为1-2天。以浙江仙居杨梅为例,以往产业上大多采用果实采收后不经预冷,直接放入泡沫箱,加入冰块后包装运输这一简单物流方式,存在3个问题:一是运输过程中冰块融化快,导致温度难以控制,加速了果实腐烂;二是融化后的冰水增加了环境湿度,加剧了杨梅损耗;三是冰块用量大,较远距离运输时往往占总包装重量的30%,这样既占据了空间,又增加了重量,物流成本相当高,因而难以满足远距离市场的消费需求。枇杷也不耐贮藏物流,冷藏期间红肉类枇杷果实易发生木质化,主要表现为质地生硬、褐变少汁、淡而无味,失去商品性,而若常温贮藏,则又出现果实腐烂快等问题。
    
    
项目组从1991年7月开始,先后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等的支持下,联合浙江省农业厅经作局、四川省农科院园艺所、福建省农科院果树所等,对杨梅和枇杷贮藏物流核心技术开展研发。
    
    
“贮藏物流技术要取得突破,首先要明确果实采后分子生理学的变化规律”,陈昆松说,长期以来,人们对杨梅的跃变类型以及成熟时的色泽变化等采后生物学特性缺乏系统研究。团队人员采用分子生理学技术手段,经过短时间间隔、多品种、不同成熟度、多年份重复的系统研究,确定了杨梅为呼吸跃变型果实,为创新相关贮藏物流技术提供了科学依据。利用深度测序和基因组分析技术,发现转录因子MrMYB1调控杨梅果实色泽形成,为果实成熟度确定提供了理论依据。他们还利用细胞组织生化检测并结合质构分析,明确了红肉枇杷果实质地生硬是组织木质化所致。
    
    
有了生理学基础理论的新突破,科研人员着手研创杨梅和枇杷果实贮藏物流系列技术。比较了31个杨梅品种果实贮藏物流性状,明确了“东魁”、“荸荠”和“硬丝安海变”等品种适宜远距离物流。针对这些品种,他们设计制作了确定杨梅果实成熟度的专用比色卡,发明了安全绿色的果实乙醇熏蒸防腐技术,既有效控制果实腐烂,又不影响果实品质与食用安全。为了促使果实快速降温,延缓衰老与品质劣变速度,他们还创新了增强空气流动的新型预冷工艺,研制了控制物流微环境湿度的新型吸湿剂,研发了使用蓄冷保鲜冰袋的物流微环境非制冷低温维持技术。同时,研创了物流过程实时远程跟踪监测技术体系。
    
    
在枇杷上,团队研究确定白肉枇杷果实适于0℃贮藏而红肉枇杷不适宜,通过多年、多种温度组合的系统研究,发明了显著减轻红肉枇杷果实冷害木质化的LTC(先5℃锻炼6天,再0℃贮藏的程序降温)技术,研创了1-甲基环丙烯(1-MCP)等防冷害辅助保鲜技术。
    
    
“我们以自主研创的贮藏物流技术为核心,率先制定了操作简便、成本低、易于推广的杨梅和枇杷贮藏物流两个技术标准,均已作为浙江省地方标准颁布应用。同时,完成了农业部枇杷农业行业标准的编制。”陈昆松说,团队探索建立了全方位多途径的技术推广应用新模式,实现科研-转化-推广良性循环和集成技术快速转化应用。在浙江建立了“1+N+N+1”成果技术转化和推广应用新模式,即1项技术,在N个企业或合作社进行示范应用,辐射带动N家农户对该技术的普遍应用,支撑1个产业的持续发展;在福建省通过科技特派员把技术成果直接示范应用并辐射到全省产区。同时还实现了成果专利技术的实施许可转让。
    
    
技术成果先后在浙江仙居和宁波、福建龙海和莆田、四川双流等核心区进行了重点推广应用,杨梅果实物流至北京后货架2天的腐烂率从25-30%下降至10-13%,枇杷果实贮藏物流40天后货架3天的腐烂率从30-50%下降至15-20%,且保持良好商品性,分别实现新增利润3000-7000元/吨和2500-4500元/吨。技术成果应用已覆盖浙江、四川、福建、江苏、云南和重庆等主产省市。近三年累计推广应用果实192万吨,取得经济效益46.6亿元。
    
    
“浙江仙居的杨梅,销售半径由原来500公里以内的周边市场,延伸到1500公里以外的远距离市场,售价也由原来的10-15元/公斤提高到20-50元/公斤,通过物流实现每吨平均新增利润4240元,经济效益显著。”陈昆松说,近年来仙居推广力度持续加大,2012年的应用量占年产量的45%,效益更加明显,全县从事杨梅生产的2万户农民年人均收入增加了1900多元。在枇杷上,陈昆松指出:“以四川双流为例,应用项目成果技术,市场供应期由原先的一个月延长至50天,商品果率提升60%以上,售价提高50%左右,使每吨果实新增利润3500元”。
    
    
贮藏物流技术瓶颈的突破对于促进产业发展作出了贡献,在实施项目技术成果的8年间,全国杨梅枇杷面积分别增加75%和62%。项目研究成果也引起了国际同行和国际媒体的广泛关注,先后多次应邀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作专题报告,在专业期刊上发表述评,并接受《纽约时报》电话专访。
    
    
(文 陆兴华/摄影 卢绍庆)
    
    点击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