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科学头条

首届学生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揭晓

发布时间:2014-04-14来源:浙大新闻办作者:吴雅兰7528


    “‘梭水’和‘饡蓠’是什么意思,在学界一直是个疑难问题。我通过考证发现,僧人依照戒律本不能食荤,而故意用‘水梭花’、‘鑚篱菜’来代指鱼和鸡,以自欺欺人。”
    
    
4月11日下午,浙江大学首届学生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评选活动进入最后的现场答辩环节,人文学院研究生张文冠用通俗风趣的语言汇报了他的研究成果。经过专家评审,他的这篇对《型世言》中七处疑难字词进行考释的论文获得一等奖。
    
    
同时获得一等奖的还有管理学院陈敏洵、杨进,公共管理学院吴建芳、赵星,人文学院张坤、谢维维、张波波,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邵斌、环境与资源学院张中浩等9位同学和他们的合作者共同完成的著作、论文、调查或研究报告等研究成果。另有9位同学的成果获得二等奖,14位同学的成果获得三等奖。特等奖空缺。
    
    
浙江大学首届学生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评选活动自2013年10月启动以来,一共收到了符合申报条件的169项参评成果。经过初审、通讯评审、会议复审和网上公示,共产生了33项获奖入选成果。这些成果中,既有人文社科领域的成果,还有相当一部分是交叉学科的研究成果。
    
    张中浩申报的成果是关于城市景观格局的研究,对学理工科的他而言,这是一个跨学科的课题,“这次活动正好给了我们一次机会,让我们从自然科学的角度来理解人文社科问题。”张中浩说,
由于对其他学科不了解,他的老师和同学中,大部分都是做自己专业相关的实验研究,跨学科的非常少“我是自己报名的,周围好几位同学说,理工科的参加人文社科类的评选,肯定没戏。但这次不仅有戏,还获得了一等奖。”
    

    
“这些成果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真问题、可以做的问题、带有一定现实性的问题。”浙大副校长罗卫东在现场点评中说,这次评选活动给我们的分享是,做学术研究时,就应该选择那些核心的、根本的和长期存在的问题;在运用方法时,就要剔除一些伪相关的因素。评委王云路教授认为,答辩过程也是相互交流、相互了解的过程。她向同学们建议,在做研究的时候,要能够做到深入浅出,“先是深入地研究问题,然后用浅显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才说明真正把问题理解透了。”
    
    
校长林建华为获得一等奖的同学颁奖,他说,学校评选学生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是个很好的开端,以后还要做得更好。年轻人能参与到自己感兴趣的研究中去是件很幸福的事情,同学们要沿着学术这条路继续走下去。同时,在学习研究中既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又要敢于创新,敢于挑战,敢于另辟蹊径。
    
    
(吴雅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