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手机版栏目  学术

把基础医学的工作台“转”到病人的床前

发布时间:2014-04-14来源:浙大新闻办作者:周炜 编辑:2014-04-14 13:33:405462


    “转化医学的出发点是做医学研究的人怎样做出真正对病人有用的工作,如何将实验室研究的工作台转化到病人的床前。如何通过基础研究,改善临床的诊断和治疗。”
    ——孙毅 转化医学研究院院长
    
    
人物名片:孙毅 教授
    

    长期从事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及其分子标志物,抗肿瘤分子靶点鉴定的研究工作,先后在江西医学院、浙江医科大学、美国爱荷华大学、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辉瑞癌症分子科学全球研究部门学习和工作。现为美国密西根大学(UniversityofMichigan)终身教授、放射学和肿瘤生物学部主任和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会士。在国际上首次克隆了凋亡敏感基因(SAG),鉴定了SAG在细胞凋亡,肿瘤发生,新生血管形成中起到关键的作用。是该研究领域的领军者之一。
    

    “转化”一例
    
    
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您过去的科研经历和主要的研究领域。
    

    孙毅:我回到浙江大学之前,差不多在美国学习工作了28年。包括在美国的政府机构———国家癌症研究所工作了5年,在一个中大型的药物公司8年半。2003年起在密西根大学工作了10年。工作单位的不同性质,让我对医学研究,药物开发这些领域的各个环节比较熟悉和了解。
    
    我的工作主要是“蛋白质如何降解”。蛋白质的研究包括两个大领域,一个是合成,一个是降解。蛋白质合成是研究怎么从DNA到RNA再到蛋白质,这个领域已经产生了六个诺贝尔奖;而一个生物体不可能只管合成,不管降解。因而蛋白质合成之后怎么降解同样重要。蛋白质降解领域,2004年产生过一个诺贝尔化学奖,这方面的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
    
    降解也是个调节过程,在很多肿瘤里面,蛋白质降解这个通路是激活的。我们特别研究了一个叫SAG的E3连接酶,是我们实验室自己克隆的。SAG在肿瘤里面表达很高,尤其是在肺癌和大肠癌。我们发现这个酶的高表达跟肺癌病人的不良愈后相关。但是,之前并不清楚这种酶的高表达是癌发生的原因还是结果。我们就建立了基因敲除老鼠模型,我们发现,在没有这个SAG酶的情况下,Kras癌基因就不能诱导老鼠长肺癌了。这说明SAG酶是Kras致癌所必须的,即是原因,而不是结果。这部分的研究工作花了四五年的时间。目前的好消息是有一家美国的制药公司,生产出了一种可以抑制这种酶的抑制剂,目前已经到了临床试验阶段。
    
    ●这项抑制剂的研发是在您这项研究之前还是之后?
    

    孙毅:基本是同步进行的。但是之前他们并没有想到去做肺癌方面的临床试验,我的研究在肺癌方面有了新的发现,他们才考虑在这个临床试验中把肺癌加进去。肺癌不管是在美国和全世界都是发病率最高的癌症。用这个老鼠模型,我们发现这个药对肺癌的生长也是有抑制作用的,这样,我们就从基因敲除和小分子化合物两个方面都证实了SAG酶是一个肺癌的靶点。在临床上,这种抑制剂和现有的抗肺癌药物结合起来使用,就可降低目前临床化疗药的毒性。这方面的工作也相当于是“转化”,从基础研究发现了SAG酶是肺癌的原因之一,而正好有一个抑制SAG酶的试验药,这为临床试验打下了理论基础。
    
    美国是怎么推进转化医学的
    

    ●“转化医学”的概念对于普通民众来讲还是比较陌生,请孙老师为我们解释一下。
    

    孙毅:“转化医学”这个概念是美国医学研究院(InstituteofMedicine)在一次临床研究圆桌讨论会上提出来的,出发点是做医学研究的人怎样做出真正对病人有用的工作,如何将实验室研究的工作台转化到病人的床前?
    
    “转化医学”就是如何通过基础研究,提高临床的诊断和治疗。做这方面的工作有两个瓶颈,第一个瓶颈就是怎么转化?往往做基础的人是在做基础,做临床的人是在做临床,从前八竿子打不到一起,怎么转?第二个瓶颈,就是有些新方法在小部分病人里面已经转化成功,效果不错,该怎么把它推广?
    
    ●那么国际上是否有比较成熟的“转化医学”的推进方法是我们可以借鉴的?
    

    孙毅:转化医学总的概念是希望通过基础研究开发一些新的诊断方式,改善临床病人的治疗。美国这个事情怎么做呢?
    
    第一个起关键作用的是MD、PHD双料博士,他们接受了医学训练,也接受了做基础研究的训练。他们平时临床看病,同时自己还有个实验室,招些研究人员在那里做研究,把临床看病遇到的问题带到实验室去,看看能不能通过研究来解决。
    
    美国NIH投入巨资,建立大型数据库,支持先进的研究手段,希望让基础研究的成果能够真正地给病人带来福音。美国政府的钱来自于民众的税收,民众期待医学能越来越有效地帮助病人,民众不能接受“我交了这么多钱,现在看病还是老样子”,因此我们有一句话叫“病人在这里期待我们”,意思就是“基础研究成果怎么赶快转化,让病人受益。”
    
    2011年,美国专门成立了“国家转化科学促进中心”,主要从事医学科研的转化。这个机构成立以后,美国医学转化的60%研究基金是通过中心来发放的。机构有了,钱有了,然后就是培养学生,美国哈佛、斯坦福都设有转化医学这个硕士专业,培养一批专门人才。第三个就是办杂志。2009年《科学》杂志办了一个子刊,专门刊发转化医学方面的研究文章。
    
    除了培养学生,办杂志,美国人还做了两件事情,一件是由美国很多大医药公司出资支持基础研究,主要是做新药的靶分子研发,公司在基础研究方面相对比较弱,但可以发布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兴趣的科学家都可以来申请,一个课题先资助1-2年,两年后再看,如果做得好,就再投钱。这样研究就和产业界联系起来了。
    
    另外一件事,就是大学跟大学之间的交流、教授跟教授之间的交流。比如密西根大学,每个星期五的9点到10点专门有一个论坛,要么自己的教授讲,要么是外面请来的专家讲。不同实验室的聚在一起,讨论就容易形成。现在大学里还专门建了一个药物筛选中心,支持科学家做些小规模的药物筛选,如果有初步结果再去申请国家的项目。
    
    在密西根大学,间接科研经费的比例是55%。比如一个教授拿到100万元的课题经费,大学可以因此再从政府获得55万的配套经费。这样大学就更加鼓励教授去申请科研经费了。
    
    ●那么这个经费的管理是教授自己管理么?
    

    孙毅:经费的钱,教授自己决定怎么花,教授不需要用做经费预算。跟科研有关的钱就可以用。唯一有限制的,就是买一个仪器,要货比三家,之后写一个说明为什么从这家公司买这个仪器。这是一个限制。如果出差,教授会把工作和旅游区分开,报销的时候只报销开会这几天的费用,大家都很自觉,同时秘书熟悉所有的相关规定,报销的一系列事情都可以交给秘书。经费的“目标管理”就是最终看研究者发了多少文章,决定是否可以再去申请到新的经费。美国的规则是非常严格的,如果犯了规,那代价就太大了,名声搞坏了,这辈子就完了,所以绝大部分人是不会去犯规而把自己的名声搞坏的。在美国,课题经费到位快,研究人员不需要花很长时间来做计划和预算。在美国很多事务性工作都是非科研人员完成的,55%的间接科研经费的钱可以用来招聘秘书和后勤工作人员。这样也保证了教授不用分心,可以专心把精力用在教学和科研上。这几年我们看到中国是在进步,慢慢在变化,国外一些先进的制度和做法是可以借鉴的。
    
    提供条件让人才成功
    
    
请孙老师给我们谈谈浙大转化医学研究院的建设设想和目前的进展情况。
    

    孙毅:这项工作才刚刚开始,因为牵涉到跟大学和六家附属医院的协调,工作会比较复杂。短期计划很明显,就是要招到能够招到的最好的人才。人来了,下面就是提供条件使他们成功。把人招来了,不给他们配备必要的条件,怎么成功?所以“经费到位”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目前,转化医学院招聘的研究人员入户在不同的附属医院,编制是转化院的。每位研究人员的启动经费是200万,医院出150万,医学院出50万。教授在发表文章的时候,所入户的医院是第一单位,转化院是第二单位。现在好几个医院都落实了,第一年给75万,第二年给75万的一半,第三年再一半,就是三年。转化院在建一个仪器公共平台,由各个医院出资建的,资源共享。
    
    今后转化院的研究人员一部分是转化院招聘,一部分由医院入户到我们这里来。实验室都在转化院,但研究人员会到临床上去,跟医生交流,了解医生在治疗中最纠结的问题,看看能不能够把这些纠结的问题通过基础研究解决。
    
    转化院的远景有80个教授/研究员编制,目前已经招了20几位。有做肿瘤的,做心血管的,做干细胞、组织再生,生物医学工程,还有生物信息学的,我相信他们在一起工作,相互交叉,应该会擦出火花。医院参与了转化院招聘工作的全过程,应聘者的简历会送到每家医院分管科研的副院长手里。最后入户到哪家医院,是双向选择决定的。医学转化是需要时间的,并不是两三年就会有转化成果。所以教授/研究员来了之后,原来的研究还可以继续做,但在开始新课题的时候,就一定要跟临床真正的挂钩,要做真正对临床有用,最后可以申请专利,再转让给产业界,完成转化。
    
    转化院落址在华家池校区的中心楼北楼。这栋楼一共有六层,第一层有一半是医学影像平台,第二层是公共平台,三到六层全部是教授和研究员的实验室。
    
    
(周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