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要闻综合  综合

上海籍院士校友建言母校发展

发布时间:2014-10-16来源:浙大新闻办作者:高楚清18194


    “一个大学办得好不好,主要是看能不能培养出大批的好的学生,有没有一批扎扎实实上好课的老师、名师。”10月15日上午,在浙江大学上海籍院士校友座谈会上,陈吉余、陈宜张、戴立信、干福熹、袁运开等校友,与专程来沪看望沪籍老学长的浙大校长林建华、发展委员会主席张浚生、副校长罗卫东等座谈交流,为母校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和学科发展等建言献策。
    
    
本次活动由浙大上海校友会主办,20余位来自上海各界的校友代表与会,其中有10位平均年龄88岁的院士老学长。虽然离开母校数十年,老学长们仍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渠道,或是工作联系,时刻关注和支持着母校的发展。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研究所教授、93岁高龄的陈吉余院士经主治医生“特批”短暂时间离开病房来到座谈会现场。他说,对在祖国多地的校友来讲,见到母校的老师们,就像百万游子见到亲娘一样。“浙大是我们的品牌,是我们的荣耀。看到母校在国内乃至全球都榜上有名,感到万分的荣幸。希望在新生代领导之下取得更大的成绩。”
    
    
“我对苏(德矿)老师印象深刻,学生对他反映很好。我们就得要这种老师。”原浙大医学院院长陈宜张院士说,要培养出好的人才,要有一批名师,或是扎扎实实地上好课、有深刻的学术见解的好老师。他建议,校领导要身体力行,同时发挥好院长和系主任的经验、积极性和扶持性能,把好的老师引进来、留下来,使老师们在学生当中起到好的影响。在实际工作中,要弘扬“求是创新”的校风,倡导自由、民主的学术思想,提倡礼义廉耻。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戴立信院士,为母校取得的点滴进步感到振奋,也希望母校努力把一些更艰苦的事情做好,更加健康地发展。“在人才引进方面要努力把这道关把得更好,能够把好的人留住,让他发挥更大的作用;加强研究经费方面的管理,把校风扶得更正。”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干福熹院士结合自己一生多学科学习、科研的经验,建议母校围绕科技考古推动学科交叉研究。“现在的科技考古是一个多学科交叉性的,要有搞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人结合起来,我们浙大在这方面都是比较有基础的,很希望母校做好学科交叉这件事情。”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长、华东师范大学原校长袁运开院士建议,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要加强对学生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的教育,提高他们的工作素养;同时,要进一步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发展新的学科分支。还要加大稀缺青年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增加学校发展的后劲和活力。
    
    
林建华为院士们对母校的深厚情谊和为母校发展所作的贡献表示感谢。他说,在座的校友们大多经历和见证了学校西迁这段最艰苦也是最辉煌的时期,作为后辈,我们感到责任重大,惟有努力,让浙大发展得更好。他向校友们介绍了近来学校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高层次人才引进、国际合作等方面所作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以及如何培养适应国家发展需要的人才、如何进一步推进学科交叉和学科新领域布局、如何持续推进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如何推进管理体制的改革等方面的工作思路和举措,希望校友们继续支持学校的发展,同时随时对学校工作提出好的建议意见。他表示,学校的氛围风气都挺好的,大家非常齐心协力,每个人都憋着一股劲儿在很努力地工作,相信全体浙大人会努力承担起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把浙江大学建设得更好。
    
    
座谈会上,校领导还为今年刚届90高寿的戴立信、张友尚、池志强三位院士校友系上红丝带,为他们祝寿,并祝每一位校友健康长寿。
    
    
(高楚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