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浙大报道  校史  校史

费巩灯

发布时间:2015-01-30来源:浙大新闻办作者:王启东5882


    
    2006年,时年91岁,曾亲历西迁的原浙江农业大学副校长陈锡臣教授根据记忆手绘了费巩灯示意图
    

    抗日战争期间,浙江大学西迁贵州遵义办学,条件十分艰苦,但师生间关爱互助,流传下不少佳话。
    
    1943年我刚搬到何家巷学生宿舍时,仍用油盏灯。同舍的同学见到后,告诉我可以去总务处领一盏“费巩灯”,亮堂且无黑烟,用油量也基本相同。
    
    原来,费巩先生经常出入学生宿舍和食堂,见宿舍内灯光极其灰暗,严重影响学生视力和健康,即在业余时间用心研究出一种烟雾少、亮度大的植物油灯,用自己的薪金请店铺制作了一批植物油灯,供各宿舍学生领用。
    
    我领用了一盏后发现果如室友所言,非常的实用,惊喜之余就向同学求教费巩灯的原理,但因为我同室的同学大多是土木系及电机系的,说不清机理。我通过自己仔细地观察与分析,得出了这样一些理念:
    
    一是“费巩灯”采用火油(洋油)灯的灯罩,好像烟囱一样,点燃后有拉风效果。拉风大,空气多,燃烧比较完全,使得亮度增加;二是“费巩灯”的灯头采用了普通火油灯的灯头,在灯芯(一条编织的布带)点燃的高度处有一个用铁皮敲打出来呈半球形的铁皮罩,罩子的顶部沿布带点燃的顶端开了个较布带稍宽些的口,从而把灯罩拉风进来的空气吹向在布带顶上燃烧的火焰,成为二次风,使油料燃烧更完全,消除了炭黑,也增加了亮度;三是灯芯铁皮套把部分燃烧热量辐射到布带灯芯四周的铁皮套上,这套较火油灯长得多,进入到油料中去把热量传给周边的菜油,降低了油的粘度,使得有足够的油由布条灯芯吸入扩散到顶上供给燃烧,这一点用火焰热量加热菜油是费巩先生的发明。火油灯不能用菜油或桐油,是因为菜油与桐油的粘度太高,在布带中扩散速度太低,供给不上燃烧的需要,若油料不足,布带被烧着,整个燃烧链就中断了,灯就熄灭了,所以,用铁皮套加热灯芯附近的油是关键,这是一项有效的技术改进。
    
    费巩老师是一名文科教授,能够发明出“费巩灯”,应该是通过科学分析与反复实验,解决了燃烧方面的几个关键问题而最终成功,这也是当时浙江大学的教师们在艰苦条件下自力更生、求是创新的一种精神体现。更可贵的是,费巩老师非但没有考虑过专利问题,反而出钱收购旧铁皮香烟筒,出钱雇铁皮工制作大量这种设计的灯送给学生使用,更加令人钦佩。
    
    (王启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