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浙大报道  观点  师说

郁建兴:公共管理是什么,不是什么?

发布时间:2015-04-08来源:浙大新闻办作者:吴雅兰108952


    一走进这个教室,我首先感到很诧异,原来以为都是十六七岁的孩子,结果大多数是家长,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但是我又不禁想,我们的教育制度怎么了?我们的孩子从小就像一个职业运动员一样,集中精力,艰苦训练,严格作息,追求优胜,但是长大以后效果并不令人满意。就像一个段子说的,“聪明伶俐进去,呆头呆脑出来”。这个教育制度是谁造成的?
    
    我们广大家长都是受害者,但是恕我直言,我们各位也都是合谋者,是教育制度的同谋。为了准备这次演讲,我查了一些资料,非常有意思,我发现我们中国是典型的“从小惯、长大管”的教育,美国、欧洲是“从小管、长大惯”的传统。小时候孩子对父母很依赖,这时候管他最好了,给孩子做好规矩,应该怎么样不应该怎么样。我们的教育是小时候没有规矩,等孩子长大了有自我意识了,才来管他,父母太辛苦。我们人人都批判教育制度,但我们不能置身事外,每个人都有责任。
    

    一 公共管理研究什么
    

    公共管理的第一个字是“公”。我给大家看下我们公共管理学院的院徽。除了有浙江大学的“求是”,我想大家都能够看出里面有一个“公”字,两边有两个人,代表了老师和学生,手中拿着打开智慧、知识宝库的钥匙。这个“公”字非常重要,中国自古就有“天下为公”的说法,只有专制主义的王朝才会认为天下是李家的或者是朱家的。“天下为公”就是说,天下是公姓,有德者居之,不是根据你的性别、姓氏、出身。
    
    那么公共管理是什么呢?公共管理是对公共事务的管理,公共事务是公共管理的起点,是我们学科研究的对象。在学科的意义上,公共管理包括了行政管理、城市管理、公共政策、土地资源管理、教育与经济管理以及劳动社会保障等专业。在浙江大学社科大类的五个学院里,我们学院的专业算是很多的了。
    
    公共管理做什么事呢?简单说来,就是以政府或者社会组织为主体,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经济、管理、法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绩效或者公共服务的品质,来实现公共福利和公共利益。所以不少的大学,都把公共管理学院就叫做政府管理学院,比如,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而清华大学和浙江大学叫做公共管理学院,复旦大学因为公共管理里面国际事务管理比较引人注目,所以叫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简称国务院。哈佛大学叫肯尼迪政府管理学院,普林斯顿大学叫威尔逊国际事务与公共事务学院。
    
    公共管理的对象,刚才讲了是公共事务。公共事务包括哪些呢?它包括公共资源、公共项目、社会问题。公共资源包括公共设施、公共产品与服务。公共产品 里面既包括我们看得到的,像路灯,一个路灯既照亮你,也照亮其他路人,这是公共产品,也包括看不见的,像教育、医疗。公共项目呢,我们举个例子,现在的医疗保障或者医疗改革,就是一个公共项目。社会问题非常多,进入到公共管理研究领域的社会问题是其中属于公共管理机构职责范围内的那部分,是与它的公共目的相符合的。比如说社会问题里面,拆迁征地的抗争,这就属于公共管理范畴,但是剩男剩女就不属于公共管理范畴。
    
    二 心肠要热,头脑要冷
    

    我们老浙大在1999年就成立了公共管理系,当时有八个老师,六年后的2005年,正是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换的关键时刻,我们正式独立成为一个学院。
    
    学院目前有政府管理系、土地管理系、城市发展与管理系、社会保障与风险管理系、信息资源管理系、政治学习和社会学系等7个系,10个校级研究所,有MPA教育中心、继续教育中心、公共管理培训中心以及管理培训中心,还有跟德国合作的管理培训机构,已经形成了本科、硕士、专业学位、博士及继续教育完整的教育体系和多学科交叉的学术研究平台。
    
    学院现有教职工135人,其中教授50人,49位副教授,还有36位讲师,我们学院有48个博士生导师,超过2千名学生的总量,其中研究生就有1300多人;我们有13个博士点,有几十个硕士点,相当于一所中等水平的大学。
    
    现在公共管理类的专业有三个本科专业,这三个本科专业都在全国前10名,其中土地资源管理全国第一名,劳动与社会保障全国第二名。
    
    我们学院是浙江大学的综合改革试点学院,推出了一大批以推进本科教学质量为内容的改革措施。从现在开始,我们要求所有好的教授全部在一线上课。我们对教师的教学评价跟科学研究、学术研究的评价体系完全是两个平等的、相当的体系,我们制定了科学研究奖励办法和教育教学奖励办法,设立了学术成就奖和教学名师奖。
    
    我们学院的宗旨是要培养公忠坚毅、能担大任的领导人才,创新能够促进公共事务致力于公共管理学科发展的理论和方法,提升重大公共政策的研究和倡导能力,努力为国家服务,为人类服务。我们以天下为已任,以真理为依归,心肠要热,头脑要冷。
    
    三 软科学做硬,硬科学做软
    
    
公共管理类的课程体系是追求厚基础、宽口径、复合型、专业化、个性化。公共管理学院有三个学科来源,政治学、管理学和法学,所以这些学科都是我们要学习的,当然是进入大学之后学习。我们还要深刻地了解公共事务和国际事务管理的规则、机制和方法,要了解当代的信息经济、信息社会,对公共管理特别是国家事务产生了什么影响。我们要重视公共管理的理论研究、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的有机结合,我们要有牢固的数学基础,要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应用和网络应有。
    
    其实,所有称得上科学的学科都需要数学,这也是高考改革数学、语文和英语是必考的原因。我经常给我们的学生写求职、深造的推荐信,学生写好了我来修改,我发现我们写英语比写中文写得好。两会上有一个代表说,谈恋爱哄老婆要用汉语的,所以一定要把汉语学好。我觉得语文不学好,你会少了一个世界。语文其实就是指这个语言中最精彩的那些话。同样是春天到了,你只能说春天到了,天气暖和了,诗人就不这样说。所以在高考科目上,我们公共管理大类在数学、语文、英语之外都不做要求。
    
    浙江大学的本科生课程一般分成三大类,通识课、大类课和专业课。通识课,比如说人类的由来;大类课,比如说经济学、法学、管理学;专业课比如地方政府学、人口学、劳动经济学都是专业课。除了这些以外,还有实践课、个性课,比如你研究政府的行为你当然要了解政府,就要到政府去实习,到国际组织去实习。我们做土地的测量、规划,就要有调查,我们现在跟浙江大学北京公共管理研究会取得了协调,每年派学生到中央部委去实习。
    
    我们学院的特色是把软科学做硬,把硬科学做软。像物理、能源、计算机科学这些是硬科学。而社会科学和类似的领域称为软科学。硬科学的特征是依赖于可计量的科学数据,依赖于科学方法和注意精确及客观性,硬科学的因果关系比较明显。而软科学不容易得出因果性的结论。所以我们一般研究相关性,而不是因果性。
    
    比如说我做了一个研究,我们浙江省的分权化改革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什么用?我做了两篇文章,其中一篇文章研究义乌作为一个县级市,但享受到了绝大部分地级市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这对于义乌的经济社会发展有什么用?我研究分析认为,从高层级政府向低层级政府分权,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浙江省的省管县制度非常有利,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有很多的数据和材料来印证我的观点。但是其实我们除了给义乌以地级市的管理权限之外,还有其他非常多的改革,所以只是说它们之间有非常多的相关性,而不是因果性。
    
    再比如说我们做个县级政府向乡镇政府分权的研究。2010年浙江省选了27个小城市试点,2014年初增加了16个,现在有43个镇作为小城市来培育,给他们县级政府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这些镇经济有没有取得巨大的发展呢?我们把这些镇的数据全部找来,进行分析和讨论,得出的结论是县级政府向乡镇政府分权,也能大大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这就是典型的软科学的课题。但我们不可能是在控制条件下,也就是这些镇其他政策都没有,只有这么一个政策的情况下来进行研究。
    
    硬科学做软是什么意思呢?比如,医学设备、医药的发明是硬科学,但是这些发明要用到每个患者身上,让我们提高国民健康水平,光制造出药还不够,还要配套的体制和政策。最近有一个很重要的判例,湖南有一个人得了白血病,他的药我们这里一个月要几万块钱,他从印度进口来仿制的药品,只要几百块钱,他不但自己去买这个药,而且帮很多病友买这个药。这个例子就涉及到医疗体制。为什么在我们的体制内,白血病人吃不到几百块钱的药,只能吃到几万块钱的药?所以技术、产品是需要有政策和体制机制才能转化为公共的福利和利益。
    
    现在国务院委托浙江大学做新医改的方案。新的医改怎么样来进一步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呢?我们要把医保、医药、医院三者联动,设计出一种制度政策。这次两会大家也看到,代表、委员们对医疗提出了很多很多的问题,有的说三甲医院的医生每天忙得上厕所都没有空,而社区医院很空,这就涉及到怎么样有效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再比如说,医药的价格、医疗服务的价格现在都是政府定价。政府越是集中采购价格越是上升,所以我们认为,政府定价不是太高就是太低,只有在偶然的情况下才能定准确了。比如说对常用药、老的药、常用的医疗服务我们都倾向于定很低的价格。我们认为要把绝大多数的医疗医药价格放开,让市场去定。我们要把医药专业的教授请过来,通过仿真来操练我们的政策,这是把硬科学做软。
    
    我们也要把软科学做硬,这里举一个例子。有一个英文网站叫“透明国际”,专门给每个国家的廉政程度排名。廉政还有指标?这是个有趣的事,这就是把软科学做硬了。现在我们学院一个团队在做绿色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其中有这样一个信息,中国孩子到美国去上学的小小留学生越来越多,美国孩子到中国来学中文的却减少了,而且就是最近这两年有所减少。我们很难相信。我们不是已经崛起了吗?我们不是已经很自信了吗?怎么反而减少了?我们发现,原因之一是环境污染,孩子要戴口罩、防毒面具上学。所以绿色竞争力对未来中国的意义,不止是说我们履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伟大执政理念,而且跟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有关。所以我们要做绿色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包括环境承载绿色指标,经济增长的绿色指标等等。这些都是软科学做硬的例子。
    
    四 公共管理不是什么?
    

    现在,我们反过来讲讲,公共管理不是什么?我们跟管理学院有什么不同?简单地说,区别就在于,我们公共管理的研究对象是国家政府、公共组织,而管理学院,比如工商管理专业,研究对象是工商企业。公共管理的目标是谋取社会的公共福利,而工商管理、企业管理的目标是谋取企业这个组织的利润。公共管理的手段总的来讲行政手段、法律手段占了比较大的比重,当然我们也有经济手段,而工商管理的手段主要是以经济手段为主。如果把公共管理学院理解为政府学院,把管理学院理解为商学院,就比较清楚了。公共管理的对象是公共组织、公共部门,最大的公共部门、公共组织当然就是政府,还有比如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都是公共部门。私人部门就是非公有制的企业,这个是最大的私人部门,这样就区分开来了。
    
    我们公共管理也和传统意义上的行政管理有所不同。行政管理是公共管理的一个分支。以往我们讲政府的管理主要就是指政府的行政管理,政府是唯一主体,政府通过自上而下的命令式的计划、组织、指导和协调的方法来进行管理。但是今天这样的路线已经行不通了,政府不仅要重视机构、过程、程序,还要重视项目、结果和绩效。比如说财政支农,我们光支持农业产业就支持了12500亿,到底有没有带来农业的巨大发展?维稳的效果又是怎么样?这个效率、成本绩效评估实在是太重要了,我们的效率太低了。现在就是要重视结果、重视绩效的管理。而且主体也不只是政府一家了,有很多其他的主体都要参与,还要将私人部门企业管理的重要思想引入到政府管理中,引入到公共部门的管理中。公共部门要把人民群众当作是顾客,这个比原来的“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要好,但还是不够的,人民群众不但是顾客,还是主人,人民群众是委托人,政府只是代理人,所以代理人经常要向人民群众报告,这才是我们现在讲的民主社会、民主政府。
    
    五 未来职业的增长点
    

    我在这里面讲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讲目前我们学院的就业方向。第二个层次讲公共管理的就业趋势,第三个层次是我对就业前景、择业前景的观点。
    
    我们现在大概40%左右的本科生是读研究生或者是出国的,20% 左右学生进了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还有10%不到的学生进了国有企业,大概30%多的学生进了其他单位。
    
    从未来就业趋势讲,公共管理是当代中国也是未来世界最富有潜力、最具有广阔前途的学科。这里我插一个小故事。1992年,我们老的浙江大学,还没有合并的时候,原浙江大学成立对外经济贸易学院,当时的路甬祥校长出席成立典礼,发表了一个非常精彩的演讲,他说:“以今天为界,以往中国是工程师治国,以后是经济管理类的专家治国,是公共管理类、政治法律类的专家治国。”我们已经看到了现在中国的领导班子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习近平总书记是法学博士,李克强总理是经济学博士,刘延东副总理是政治学博士,李源潮副主席是哲学博士。
    
    我们国家的公共管理学兴起的时间很短,2000年才被批准成为一个学科。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随着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公共管理的作用将越来越显著,所以中国公共管理现在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科学研究一个最大的地方。
    
    未来职业的增长点,我觉得有这样几个领域。一是政府雇员,比如说政府要请一个专家治黄沙,这个专家不进入公务员体系,而是采用政府雇员制,现在,广州、宁波、杭州等地都有政府雇员,这跟西方接轨是非常快的。第二个领域是城市的职业经理人,现在城市管理者都是公务员,而在欧美国家,城市的管理者好多都是职业经理人,跟企业的运行逻辑是一样的,都是由公司派出或者是职业经理人协会派出去。
    
    还有大量的非政府组织(NGO)、非营利组织(NPO),中国的家长可能都不待见,这个不是公务员。这里我举个例子,家庭困难的学生进入耶鲁大学之后,跟学校借钱,学校不会逼着学生还钱。学校说,我们学校毕业的学生还会找不到工作?如果那样,那是我们教育失败了。可是,如果学生去了一个非营利组织、非政治组织,做了公益事业,到非洲保护大象去了,就可能还不出钱。怎么办?校长说,这些孩子更是我们所期望的,我们还要他们还钱干嘛?
    
    现在随着我们经济社会的发展,有许许多多政府公共部门不能到达的领域,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将会蓬勃兴起。深圳今年已经开了第三次慈善展览会,让我们感觉到巨大的社会力量。我们现在还没有让社会自身的力量成长起来,更没有让它运转起来。所以这个领域的发展空间将会非常非常大。
    
    其实,我不想谈太多就业问题。去年,北大校长、浙大校长、四川大学的校长还有西南交大的校长,在一个中学里面论剑,讨论“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大学、需要什么样的大学生”?四位大学校长给心目中的好大学指标排名,只有一个校长把就业率放在倒数第二位,其他都是排在最后一位,就业是这些名校校长不关心的,这个意义十分重大,所以我今天在这个问题上要稍微停顿一下。
    
    我们国家有超过1000所大学,这1000多所大学的使命是不一样的。清华大学的施一公教授说,很多高校集中在技术偏职业教育的教学领域,而一个好的高等教育应当是为学生以后的一生做准备,让他具备从事任何职业的能力。施一公教授说,现实情况是中国顶尖高校绝大多数学生都是为了找到一份高薪工作而烦恼,几乎没有人真正对创新感兴趣。各位家长,我希望你们记住,你的孩子上大学的时候,你们不要告诉他什么职业有利可图,要让他按照自由的个性、天性和竞争力去自由地成长。
    
    最近南开大学的校长龚克说:“对创新来说,关键的不是具体的技能,而是文化。”人与人之间不信任,就很难进行合作。我们中国的学生、科学研究人员,只关注自己的专业,这就很难在学科之间进行交叉。而当代世界重要的研究成果都是交叉研究的结果。这就是一种文化。
    
    再引用一个哈佛大学的女校长德鲁•福斯特在2007年的就职演讲,“一所大学的精神所在,是它要特别对历史和未来负责——而不单单或仅仅是对现在负责。一所大学关乎学问(learning),影响终生的学问,将传承千年的学问,创造未来的学问。”
    
    我们浙江大学的老校长竺可桢校长曾经这样说:“大学教育的目标绝不仅仅是造就多少专家如工程师、医生之类,而在乎培养公忠坚毅,能担当大任,主持风会,转移国运的领导人才。”我希望我们学校和学生一起朝着这个目标去努力。
    
    (根据郁建兴教授在“我听教授讲专业”讲座录音整理。 整理人 吴雅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