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浙大报道  学术  科研

第二届学生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揭晓

七位学生获一等奖

发布时间:2015-04-13来源:浙大新闻办作者:吴雅兰29038


    “目前,中国60岁以上的人口超过2亿,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达到了14.9%,而65岁以上的人口占比高达9.7%。与此同时,养老金缺口严重,官方公布的消息是缺口2万亿,而民间的说法是18.3万亿。老年人越来越多,我们拿什么来养老?目前的养老保险体系是否公平?未来的养老金改革又该如何来确保公平?”
    
    养老一直是个大问题,有关养老金改革的话题也一直维持着很高的热度。特别是今年年初国务院发文废除养老金双轨制后,更是引发了“改革如何进一步深化”的讨论浪潮。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研究生邹铁钉构建了一个数理模型,对养老保险体系在形式公平和运行效率之间的替代效应及公平性进行了分析,并利用1978~2012年间的数据对中国养老保险体系进行了经验检验。研究显示,适当降低统筹比率有利于提高养老福利分配在个人维度上的实质公平性,而适当提高统筹比率有利于提高养老福利分配在制度维度上的实质公平性。
    
    在4月10日举行的浙江大学第二届学生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答辩会上,邹铁钉用严谨的数理分析介绍了他的这项研究成果“形式公平与运行效率的替代效应——基于实质公平的养老改革”,并最终与其他6位学生共同获得了一等奖。徐明路等12位同学获得二等奖,葛天勤等11位同学获得三等奖。
    
    校长吴朝晖出席答辩会并为获奖同学颁奖。“我是学理工的,真羡慕人文社科的同学,人文社科素质的锤炼是一生有用的”,吴朝晖说,学校评选学生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为同学们的科学研究和探索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希望同学们在学习阶段能够保持好奇心和批判思维,“快乐学习,快乐研究,快乐成长。”
    
    据了解,本届评选活动一共收到了符合申报条件的113项参评成果,其中有相当部分成果都是聚焦当下社会的热点、难点问题。比如关于老年人的话题,除了邹铁钉的这个研究成果外,还有“基于收入再分配效应视角的养老金双轨制改革研究”、“社会资本与抑郁——以中国城市老人为例”等从不同角度切入来进行研究分析的成果。“中国是个老龄化的社会,我是学医的,我就在想能为老年人的健康做些什么呢?我的导师也一直在告诉我们,研究要以问题为导向。”博士生曹维明说。
    
    对于获奖的这些成果,副校长罗卫东给出的评价是“体现了我们浙江大学认真扎实的求是学风”。他说,这届评选活动体现了几个特点,一是学科门类宽;二是重视面向问题和多学科的研究方法;三是比较重视定性和检验,依托数据和文献;四是个体为主,有一定团队合作。“谭其骧先生在他一篇文章中谈到京派、海派和浙派学术各自的特点。他认为,其中浙派学术最能兼顾宏观和微观,既有很大的关怀和问题意识,又把功夫做得细,非常扎实。我希望同学们今后在科研过程中,也能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理论创新与实证检验相结合、学科基础问题与现实重大问题相结合这三个方面做得更好。”
    
    (吴雅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