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浙大报道  综合  院系

附属一院协办感染性疾病诊治协同中心论坛

发布时间:2016-04-13来源:附属一院作者:16141


    4月9日,感染性疾病诊治协同创新中心在杭州召开“感染与免疫:从基础到临床”2016年论坛,附属一院协办。
    
    
浙大校长吴朝晖参加论坛并致欢迎词。吴朝晖说,感染性疾病诊治协同创新中心自2012年成立以来,协同清华大学、香港大学、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单位,承担了一系列重大攻关项目,在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救治和预控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理论突破和技术创新,为国家医疗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浙江大学高度重视推进协同创新工作,大力培育国家、省、学校三级协同创新中心,发起了“一带一路”合作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并取得了积极进展。本次论坛具有很强的引领性和前瞻性,既契合国家“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建设健康中国的新目标,又能体现基础和临床一体化的发展国家新趋势。浙江大学将会在人事、财务、资源等方面持续给予协同创新中心支持,使之真正建设成为感染性疾病诊治领域“产学研用”联盟和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感染性疾病诊治学术高地、创新中心和高水平研发基地。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陈竺院士说,中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感染性疾病的防治工作,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部署了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攻克这些难题既需要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相结合,也需要科研创新与管理创新相结合,需要医学科技和卫生政策乃至产业研发相结合,需要在国家层面整合卫生计生、农业以及外交等相关部门的联防联控机制。他希望协同创新中心要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培养会聚更多领军人才,促进创新能力和创新成果向上下游延展,助力供给侧的结构改革,在精准医学和转化研究领域探索出更多的可供扶持推广的经验和模式。
    
    
法国巴斯德研究所所长Christian Brechót教授指出,去年非洲地区埃博拉疫情抗击过程中,与协同创新中心充分合作,共同研究,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典范,并表示希望跟协同创新中心在微生态和非传染性疾病研究、人才流动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
    
    
据中心主任、工程院院士李兰娟介绍,2015年中心取得一系列成果,发表SCI论文合计441篇,专利40余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两项,其他奖项45项,承担项目数100余项,新增科研经费1.2亿元。中心PI郑树森和李兰娟共同领衔的“终末期肝病综合诊治创新团队”项目获2015年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一等奖;中心PI尚红和清华大学张林琦等协同完成的“我国艾滋病新流行形势下的综合防控策略及应用研究”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李兰娟主持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治研究的理论创新与技术突破”项目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中心PI舒跃龙等完成的“人感染新型H7N9禽流感病毒的发现及其病原学研究”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李兰娟领衔的“国家数字卫生关键技术和区域示范应用研究”项目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此外,埃博拉肆虐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浙江大学协同攻关,组团支援西非抗击埃博拉出血热疫情。
    
    
据悉,此次论坛分为感染与免疫研究、病原和分子诊断研究、感染发病机制与治疗基础研究和感染监测与预防研究等四个分论坛,围绕感染性疾病病原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发病机制、诊断、治疗与预警预测等开展广泛与深入的学术交流,共有46位专家作专题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