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头条

一门课,世界冠军为之激动

发布时间:2016-04-16来源:浙大新闻办作者:汪晓勇 杨珺婷 谢臻6871

【“课堂”第一期】
    
    
    


    
    课程名称:皮划艇
(浙大本科生大类通识选修课)

    
    开课教师: 许亚萍(皮划艇世界冠军,国际级运动健将,国际搜救教练联盟(IRIA)教官,国际搜救教练联盟(IRIA)冲锋舟救援技术教官,美国心脏协会AHA基础生命支持(HS)导师。)2011年9月于浙江大学教学游泳。2014年9月于浙江大学开设国内第一个皮划艇通识课。
    

    “第一次开了两个班,有六七百人报名。上第一堂课我真的非常开心、非常激动。”

    
    【口述】

    
    缘起:一位被保安拦下的少年
    
    我之前教的是游泳课,游泳是最基础的课程。我在游泳课上加入了一些皮划艇课程的学习内容,当时艇是借的,也请了一些国外的专家来给学生们做指导,有时还会带学生到安吉等地方免费让他们体验皮划艇运动。我在活动中看到了学生们的热情,他们很努力地学习、也很努力地争取水上社团的成立,这为开设皮划艇课提供可能。
    
    关于我为什么想开设这堂课还有一个原因,之前曾经有一个学生划着一条蓝色的船,从白沙出发划过阳明桥到东西教学楼上岸去上课,但他被保安制止了。我正好看到,和学生聊了一会儿,知道这艘船是他自己做的,他是工业设计系的学生。他说,牛津剑桥等国外名校在湖面上都可以划船,他也希望有一天它能够在自己学校自由地划船。于是他就去湖旁边自己造了一艘船,我觉得这样的校园文化是应该提倡的,他把自己喜爱的体育运动和科学创意设计以及他的动手能力结合在一起。
    
    我们浙大的学生因为喜欢这项运动而去造船的人不只他一个,还有一位造船的同学现在在德国留学,他跟另外两位同学造了一艘更大的船,可以坐三四个人。这两艘船都刻上了他们的名字,送给了我们自己的水上俱乐部。我觉得主要原因,是学生对这项运动的热爱鞭策了我们。体育课不仅仅只是学一个技能,还需要赋予它很多的附加值,比如体育精神和体育文化。
    
    开设这个课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主要是学生安全问题。记得当时我们第一次去申请龙舟社团没有被审核通过,后来在学生和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我首先申请成立了水上俱乐部,把各项水上运动,比如龙舟、皮艇球、赛艇都纳入水上俱乐部。我们用自己的努力告诉大家,这样运动其实是安全的,有世界冠军和她的团队在,能够保证学生的安全问题。这期间发生了一件事,余姚地区发大水的时候,有人找我,问我有没有经过水上运动课程的学生,可以去受灾地区做志愿者,协助救援。因为很多小区里面冲锋舟开不进去,但我们的皮划艇可以划进去,可以协助救援。因此我更想开设这样的救援课程和水上课程,在有需要的时候,我们的学生至少可以协助专业救援人员去进行一些物资输送和人员保护。
    
    2014年9月,皮划艇课终于成功开设,记得第一堂课,我真的非常激动,那时候我们还没有码头,我们是在湖岸边上课,只要一下雨泥土就沾满鞋子和我们的艇,上课条件很艰难。昨天(2016年3月31日),学校为皮划艇课建的码头第一次投入课堂使用,这又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学生们很厉害”
    
    到浙大之前,我是一名运动员,我的目标可能就只是“更快、更高、更远”,除了金牌,很多东西都被忽略了。现在到了浙大,竞技体育不再是我的目标了,我们不是在培养世界冠军,而是在培养我们的具有全面素质和能力的大学生。我觉得我完成了从一个专业竞技者到一个面向大众的水上运动普及者这样一个根本性的角色转变。
    
    但无论哪个角色,我们都需要做到敬业,我们需要有高的专业素养,不仅仅是教授的课程有多好,还包括体育精神和体育素养。到大学后,我一直觉得我是一个武将,因为我PPT不大会做,文档做得也比较差,但我的学生们这些都很厉害,当我遇到点什么困难,在微信群里一发就可以收获很多帮助,学到很多。我可能只是在我的专业上有我的一技之长,是他们的老师,但是划船之外,他们是我的老师。
    
    
“集合成圆”的用意
    
    在说有秘籍,最大的秘籍就是老师一定要很负责、要很用心,还有就要在学生面前展现出来最真实的一面,展现出自己的精神,展现出自己最大的优点。这样学生们会慢慢发现自己上这门课,从肥仔艇到海洋舟,一阶一阶往上,不仅学会了划船,还学会了什么叫奥林匹克精神,什么叫体育文化,这才是真正的收获。
    
    
我在课上改了一些专业用语,比如拉桨改成划桨,“桨叶入水、划桨、桨叶出水”,每一个术语都是一个专业动作。对于非专业的学习者,老师的责任就是把自己悟出来的道理总结成知识点传授给学生。
    
    课堂上我也加入了许多趣味活动。有的是自己设计的,有的是本来就有的。比如“集合成排”和“集合成圆”,这两个活动听起来很简单,但是非常需要团队配合。设计这个活动的原因是现在大学生都不大爱说话,他们更多时间都用微信交流,逐渐丢失了人与人之间面对面基本的交流反而不会了,其次他们不愿犯错,不愿接受失败。所以这个活动就是要“逼”他们交流,不交流的话就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迅速靠拢。课堂实践证明这样的活动很有效,一开始需要三分钟才能把船相互靠拢,慢慢的,一分钟就可以做到,小组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好,他们会发现,只要讲话,很多事情是很容易就能完成的。还有踩船活动,一是锻炼平衡能力,二是炼勇气和胆量,三是讲究做好自己的事对伙伴负责,看似困难的事情,越是有勇气去挑战,越能够成功。握着船的,就一定要牢牢地握好,踩船的,就要果断干脆地踩过去,不然,都可能影响到船的平衡,课结束后也是一样,艇上岸之后需要擦干擦净,抬艇的时候该抬到哪里。当每一个人都去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把利让给别的人,课堂就会变得更美好,这就是团队配合,这就是体育的包容精神。每次一学期的课上完之后,我都会让同学们写一些感想,我会从其中去体会课程中哪些是要保留的,哪些是要改进的。
    
    
“水手”的基本素养
    
    
在牛津和剑桥,进了赛艇队或者划船队的学生,是很受崇拜的。这是为什么?这就是文化。体现在什么地方?他们要读书、要工作、要训练,甚至还要拿奥运冠军,但他们就是普通大学生。他们为什么这么厉害?因为他们的自律能力很强,他们知道自己该干什么的时候就去干什么。早上五点半起来训练,到七点半左右去上课,晚上下课之后还去运动房健身,每天都这样坚持。所以牛津剑桥的学生知道能进划船队的正式运动员一定是非常厉害的。这就是他们的文化。但我们的学生现在一个星期有两个早上训练,就这两个早上,还经常有同学请假,起不来什么的,我们的学生锻炼、训练都需要催促。
    
    像今天上课用的艇,有很多是新的,刚开课我就和学生们讲,体育文化里面也包括一种对体育器材的热爱。皮划艇脚蹬蹬坏了后,我们能主动去修么?不能的话,最起码的,汇报给管理人员或者老师,然后寻求他们的帮助,自己动手脑去把这个艇修好?从技术上讲,修这个艇,我相信我们浙大的学生都是可以的。但是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遇到过我们的学生自己修艇,因为绝大部分人都会觉得理所应当应该会有人修,还会认为器材本身不好,从来没想过是不是因为自己的原因包括在健身房里,用过、坐过,特别是有汗的地方,都应该是使用者自己用毛巾、消毒液擦干净,这是一种基本的素质。
    
    划艇的要义就是以柔克刚。在水里面划船,要学会与大自然对话,学会去跟水对话。要用很科学很柔性的方式跟它去“交流”,这是“水手”要做的事情。假设发生大洪水,在激流中要是顶着水流走,是一定上不去的,只能顺着它走。划船也一样,不要去击水,击打水面,水会被全部“打破”,力量就都在击的过程中流失了。下水的时候要柔,在水里要柔中带刚地去发力,水才能给你前进的力量。
    

    
展望浙大水上运动
    
    
我对水上运动有很大的期望,也有很长远的计划。
    
    我一直强调造船文化,去年我们第一届水上运动会就展示了,虽然有些low,一个是因为时间匆忙,一个是没有资金支持,但我们需要让学生对造船有一个很深的愿望。其实比如工业设计的学生和创业的学生,再加上我们文科的学生,他们可以组成一个团队,这个船就可能真的会造得非常好。不只是我们需要好的设计,很多船艇公司也来找过我,我们的国家也需要设计人才,才能把我们船做得更好一点。我们浙大有很好的创业文化,体育文化、体育产业完全可以融入其中,这也是很好的一种创业创新的途径。
    
    去年暑假我们申请了学校原味课程。开设原味课程我们有一个三年计划,我们有理想是把紫金港东西校区串联起来。也许这是一个长远的设想,需要一步一步去实现,想象一下,我们的校园也能像牛津剑桥一样,可以自己划着船带着爸爸妈妈游览校园,那时候我们一定会觉得非常非常自豪。
    
    今年我们出了一本《皮划艇》教材,是由国家体育总局发起的,我是主编,很多同行、俱乐部经营者一起创作。因为之前我们有竞技皮划艇的书,但是面向大众的皮划艇的教材应该说是没有。这一本大众教材里,我们做了一套适合中国人用的水上运动体系,包括教练员证、会员证,根据这个证和这个运动项目本身去做了这个教材,同时当然也参考了很多国外的案例。现在开设皮划艇课的学校已经慢慢多了起来,比如说厦大,上海交大,都在陆续涉及水上项目。
    
    
(汪晓勇 杨珺婷 谢臻 采访整理/图 汪晓勇)


    
【采编手记】皮划艇课上的人生哲学

    
    2016年3月31日上午,很荣幸“蹭”了一堂许亚萍老师的皮划艇课,地点在紫金港启真湖边新建的码头。
    
    从学生下水前的热身到下水后在岸上的指挥,许老师全程游刃有余,展现出了专业的职业技能与个人魅力。应该说今天真的很“幸运”,我们看到了许多故事、得到了许多感悟。
    
    最开始我们很疑惑为什么在湖面上的皮划艇都是成对的,许老师告诉我们这是为了练习默契安排的双人并排划桨,这个需要两个人很好的配合。两艘小船两个船桨,需要划过同样的弧度溅起同样的水花,这样才能保持协调同步进退,原来皮划艇不是个人的趣味运动,它也是一项团队运动。
    
    来采访前就觉得这课落水的“机会”应该还是有的,果然今天有一位女生在靠岸的时候“中奖”落水了,开始我有种冲动过去帮她拉一把,但是许老师到了靠近女生的岸边,却没有马上拉她上岸,而是跟她说,“你穿着救生衣,不用紧张,你头往后仰一些,脚打一下水,慢慢来,再打一下水,你看,是不是就浮起来了”,许老师跟我说,原本规定选这门皮划艇课的要求是需要会游泳,但是很多学生可能因为好奇就直接报名了,如果这些学生一旦落水,就一定不能紧张,在课前许老师也一直指导学生如果落水后应该如何应对。许老师的观点是,人其实一直跟水在一起,我们首先应该要了解它,落入水中,最基本的就是不要紧张。落水的女生上了岸之后,我们简单采访了下她,她说刚掉入水中的时候确实有些慌张,但是许老师在旁边的指导让她逐渐放松了下来,这是她第一次掉入水中,虽然全身都湿了,但是学会了许多。正在聊着,旁边一位男生“扑通”也翻入了水中,他自己很快自己解决了问题,说“这是我这堂课第二次落水了”,启真湖上,荡开了一片笑声。
    
    (汪晓勇 杨珺婷